Quantcast
Channel: 访最后的抗战老兵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36

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老兵何永道轶事

$
0
0

一,采访何永道居然疏忽了拍相片

 

何永道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

 

在中美空军混合编队第一轰炸机中队驻汉川的我国空军宿舍前1944 - 5。

(说明:这张照片是2015年3月13日,何永道传来的照片。)

 

我2002在云南保山开会时采访过何永道先生。当时,我还在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工作。我和何永道先生同住在保山宾馆里。

我印象里:13年前,在新加坡某航空公司就职,并且退休的何永道先生,是个非常谦逊、随和、风趣、健康、开朗、博学和开明的人物。因为当时有计划地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的“群众运动”还没有开始,所以,希望并且实施采访何永道先生的人寥寥无几。

由于采访何永道前,我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工作。所以,我自己给我自己定下的工作方向和任务是“记录抗日战争的口述历史”、“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我当时出版过一本叫《最后一批人》的图书。说的就是“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的人生故事。那时,我看采访抗战老兵还没有“风生水起”,所以,就四处煽动。

1999年,经过中国银行的一个大能人朱维华女士介绍,我还去过中央电视台找一个栏目的头儿,名字叫“时间”的先生。我希望他们也“卷进来”。后来,“时间”先生不知所踪,崔永元剧组倒是以大兵压境之势“卷”了进来。时至今日,崔永元剧组拍摄的《我的抗战》与我方军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记录了抗战历史,尤其是国军抗战历史的口述史画面。”这在当时,是进步。但是,我方军记录到了抗战老兵的“昨天”为止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这是最大的区别所在。

2000年开始,探讨“口述历史”的“民间势力”也是由弱到强。最初,是北京的韦志华女士、方亮先生组织的“互助抗战老兵论坛”。后来,是深圳的李明晖先生组织的“关爱抗战老兵网”。再后来,是浙江地区裘黎阳先生组织的“我们爱老兵网”;再后来,是深圳孙冕先生组织的:“无冕爱心网”。这些民间组织,对于推动抗战历史的研究、实施对抗战老兵的关爱、资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一直说:“抗战历史是一部浩瀚的巨著,而亲历抗战的老兵就是这部苍天巨著的最后篇章。老兵都走进历史舞台的屏幕中了,这本巨著就合上了最后的篇章。我们人类的历史,正是伴随着战争的脚步走到今天的。下一部战争巨著什么时候打开扉页?那要听谁的呢?”

 

回想2002年时期,是抗战胜利57年的前后。那时,抗战老兵还是人数众多、能“风起云涌”的。那时,侵华日军老鬼子、国军抗战将士、东北抗联、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美国援华空军、被日寇强掳的慰安妇、远征军、被日寇强掳的劳工;亲历“七七事变”的29军老兵、亲历抗战烽火的黄埔军校军官们,云南腾冲地区遗留下来的远征军老兵,浙江地区亲历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老兵、第二次入缅作战的老兵们还是“一坨、一坨”的

 

现如今,能采访到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成员已经近乎于梦想了。而采访何永道最大的遗憾是我们没有一起照相。我当时带着照相机去了,那是一台我在日本留学时买的尼康相机,用的是柯达彩色胶片。因为是我一个人采访。而我需要完成的工作恰恰是:

“提问、记录、照相、录像、录音等等”——需要五个人的工作!

可是,当时做这个工作的人只有我自己,而且,抗战老兵何永道先生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侃侃而谈、谈笑风生的。没有让人感到:“时间多紧迫、机会多难得……。”

所以,一时疏忽了给何永道先生照相;也未和何永道先生合影。

——由于没有紧迫感,如今,13年过去了,要出版《最后的飞虎老兵》一书了,才想起来没有认真采访过何永道先生,没有和何永道先生拍一张合影照片,也没有用我的相机给何永道先生拍摄一张照片。——可惜,可惜之极。真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二.我采访何永道之时人们对飞虎队还不甚了解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图书《陈纳德回忆录》

 

陈纳德回忆录474页“消灭日机2600架……”

 

我2003年时,用《击落侵华日军飞机2600架·抗日航空烈士3294人》题目,写了采访美国飞虎队中国飞行员吴其轺的采访记。并且,把该文发表在由山东画报社出版的《战争最后的证言者》一书中。

当时,就受到不少人的恶毒攻击。比方,有个自诩为“抗战专家”的网名为“成都双屎”的人就大骂:“能TM击落2600架?这简直就是吹牛!”

“成都双屎”的小喽啰们也一起在网上对我发起恶毒攻击和谩骂。

——关键是2003年时,宣传美国飞虎队还是太少,人们孤陋寡闻。

我上面的两张照片是1998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纳德将军回忆录》。

书中,第474页,陈纳德将军自己写道:“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中,美国航空志愿队——驻华空军特谴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总共击落、击毁日军飞机2600多架,战沉和炸伤223万吨日本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66700人,摧毁了573座桥梁。

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中,美国航空志愿队——驻华空军特谴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总计损失飞机568架,牺牲飞行员586名。

‘驼峰空运’中,美国援华空军坠毁飞机456架,失踪107架,共计563架,其中中国航空公司损失飞机46架,牺牲飞行员1500余名。”

 

——“成都双屎”是这人自己给自己起的网名。一点不假,他“一屎”是道德败坏!“二屎”是不学无术。所以,才“友邦惊诧”美国飞虎队曾经击落2600架日寇飞机?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刚刚十几年过去,现在,再说:“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击落日军2600架,已经没有人大惊小怪、疑窦丛生了。“成都双屎”也早就闭上了臭嘴,不再在网上满嘴喷粪、信口雌黄了。

 

采访何永道先生是2002年。十几年过去了,今天,我准备出版图书《最后的飞虎老兵》时,面对众多我采访过的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老兵们,我才由衷地感叹“——斯人已去!机会不再!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何永道先生无疑健在。可是,我采访过的彭嘉衡、吴其轺、黄欢笑、徐华江、戴自谨、李继贤、王延洲、周训典、符保卢(资料)、李占瑞、张义声、刘善本(女儿)、张家华(亲属)、何其忱、陈炳靖、林雨水、陈鸿铨(家属),又有几人健在呢?

还有,2004年7月26——27日,我应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邀请,采访过的十位从美国不远万里到昆明开会的原美国飞虎队老兵们,他们还有几人健在?

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能耐大、资金雄厚。你再访问一位能侃侃而谈的让我方军看看?

 

三,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功绩

 

题为《击落侵华日军飞机2600架·抗日航空烈士3294人》一文,收录在我2003年在《山东画报社》出版的《战争最后的证言者》一书中。这次写何永道,还要引用我方军自己的言论,省的出版社因为版权的问题,疑心生暗鬼的担心害怕。

——方军自己抄录自己《击落日机2600架·抗日航空烈士3294人》的文章段落:

 

一、水滴虽小,她能映照出天空中所有的彩霞

 


照片说明:位于江苏南京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1995年9月3日,“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在南京落成。中国国防部前部长张爱萍上将为纪念碑题写碑名。纪念碑上雕刻有抗日航空烈士名单共3294人。其中,中国870名,苏联236名,美国2186名,朝鲜半岛2名。

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中,美国航空志愿队——驻华空军特谴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总共击落、击毁日军飞机2600多架,战沉和炸伤223万吨日本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66700人,摧毁了573座桥梁。

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中,美国航空志愿队——驻华空军特谴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总计损失飞机568架,牺牲飞行员586名。

“驼峰空运”中,美国援华空军坠毁飞机456架,失踪107架,共计563架,其中中国航空公司损失飞机46架,牺牲飞行员1500余名。

以上文字,源引自《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一书。

《击落侵华日军飞机2600架·抗日航空烈士3294人》

——笔者用此标题为本文开头,我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题目呢?

多少生死离别、多少战火纷飞,我驾驭得了这么大的“文学战车”吗?

数千飞机苍天鏖战、血染蓝天,我的秃笔能描绘出那么宏大的战争场面吗?

其实,我本来是要写一个人的,他是美国援华空军数千牺牲者中的幸存者。

我本来的题目是《三次被日军击落·三次又重上蓝天的抗战英雄》。

我考虑,90岁的吴其轺先生,应该是我采访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最后的老兵了。

历史的现实不会给我更多的机会;亲历抗日战争的老人们尽管生命力顽强,也在相继走进历史的博物馆。在抗日战争巨著即将合上摆进历史长河文库的一瞬间,这本巨著可能青睐我的执著和勤奋,她在最后一页,给了我少许空白的空间。

——蓝天、大海、历史、文化给了我最后的机会,让我采访飞虎队最后的人物。

“借用苍天绘彩虹,寥寥晚霞映长空,其轺耄耋虽一人,生死离别卫领空。”

我是写报告文学的,我不是写小说的。我必须看见真正的人物,我必须实实在在地和我要采访的人物生活几天我才能“有的写”。而且,我能采访到的飞虎队最后老兵吴其轺不但是战争的幸存者,而且,他是与苦难的命运相对抗的最后一位强者。

能驾驶飞机,在空中抗击日寇的飞行员在浩瀚的抗战人海中,只是那银白、闪烁的浪花。与汹涌澎湃的抗日洪流相比较,在15年的对日作战中,中国有3500万人死伤。其中,有380万抗日军人牺牲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其中,国民党军队牺牲321万军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人在战场上牺牲55万军人!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雕凿有为空战而牺牲的3294人的名字。这些英烈曾经都是吴其轺的战友。

吴其轺是幸存者,像吴其轺这样的老兵,据我所知目前,在中国,还有8人。我采访过90岁、台湾的徐华江将军。87岁、北京的彭嘉衡先生。88岁、香港的林雨水先生。

2002年,我在云南保山,采访过新加坡的88岁的何永道先生。

我听说,天津还有85岁的张炎先生和87岁的何其忱先生。

台湾还有91岁的田景祥先生,和93岁的李继贤先生。88岁的严月波先生?

如果采访在美国定居、92岁的王光复先生的话,对于我来说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对于我来说,每一次机会,都是仅有的,都是最后一次。

——水滴虽小,她能映照天空中所有的光彩。

——吴其轺虽然是一个人,但他的命运浓缩了一代人的悲欢离合。

 

四,抗战中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飞虎队

 

飞虎队的创始人陈纳德将军夫妇

 

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美国飞行员的英姿

 

此段文字为网络下载:

“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1937年7月初,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昆明市郊组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迫于日本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动逐渐转为非公开。

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在飞虎队建立时,陈纳德根据队员飞机上的标志(飞虎队队员们在飞机上作画),将飞虎队按作战编成了3个中队:第一中队由前陆军驾驶员组成,队长是罗伯特·桑德尔,即“亚当和夏娃队”。第二中队外号“熊猫队”,杰克·纽柯克指挥。第三中队由陆、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驾驶员组成,命名为“地狱里的天使”由阿维特·奥尔森担任中队指挥官。

 

当时日本人控制了中国的港口和运输系统,几乎使国民党政府与外界隔绝。这一小队空战人员驾驶着破旧的老式飞机,尽管经常面临燃料,零件和飞行员的不足,仍不断战胜远比它们规模大,装备好的日本空军。他们空运给养,在缅甸公路提供空中掩护,并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上空与日本人作战。

1942年7月4日,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成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陈纳德1943年3月又被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后来升任少将。从1941年底到1942年7月,“飞虎队”在华作战期间共击落日机近300架,他们中间有24人在战斗中牺牲或失踪。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美国志愿航空队以3个中队,数十架飞机的有限兵力,担负中国战场的国际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北,南两端的枢纽——昆明和仰光的空中防务,期间还帮助中国运送物资。

1943年,志愿航空队改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组建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外,还协助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人称“驼峰航线”。航线全长800多公里,横跨喜马拉雅山脉,沿线山地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有如驼峰,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飞机飞行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时,难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还。日军飞机的空中拦截也给运输队造成巨大威胁。

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3年多共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急需物资,人员33477人,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第十四航空队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至抗日战争结束,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1941年7月至10月间,受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政府要求而在昆明市郊筹建航校的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在美国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重金招募了200多名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来华,正式成立“飞虎队”(FlyingTigers,全称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 (AmericanVolunteerGroup,简称AVG),协助中国抗日。出生于马来亚(现在的马来西亚)怡保小镇的何永道当时正在香港大学攻读,他怎样也想不到当时在中国大陆延烧的烽火,竟会烧到他身上……

当时,控制了中国的港口和运输系统的日军,几乎使国民党政府与外界隔绝。“飞虎队”这一小队的空战人员驾着破旧的老式飞机,在中国的上空与日军作战,并在缅甸公路执行空运给养或空中掩护等任务。

 

五,采访何永道先生的笔记整理

 

笔者提问:您是怎么参加中国大陆的抗日战争的?

在宾馆卧室里,脚穿拖鞋的何永道先生微笑地回答:

“我们中午不休息啦?好,下面,开始吧?”何永道先生笑着说:

我祖祖辈辈都是南洋的华侨,我的根就在中国。我不是出于“爱国?或者不爱国?就回到大陆发展的。我从初中时代,就跟随父亲回到大陆省亲。广东一带分布了很多我家族的亲属,寻根问祖、回到祖宗的家业、根基发展,是我们南洋华侨的信念。因为是华侨,所以,哪边发展的好,我们就到哪边去。我的学生时代是在中国大陆念的书。

1937年卢沟桥事变,给我们南洋华侨心理以巨大的冲击。下一步棋怎么走?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紧跟着,是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我们华侨的生路在哪里?

蒋介石先生当时不断讲话:“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战之责。”极大地鼓舞了南洋华侨们的心。当时,支援中国大陆抗战,几乎成了所有华侨的共识。

 

据我所知,那时,南洋华侨们的心理底线是侵华日军逐日南下。所以,我提问:

“1938年10月12日拂晓,日军在我南海的大亚湾、澳头附近登陆,21日,日军侵占广州市区,期间我军先后于淡水、惠阳、福田、正果等地与敌有过战斗,但抵不住敌人的进攻,以溃败而告终。——这个期间,您在哪里?”

 

何永道先生回答:

我几乎一直在香港生活、念书。我的父亲每月都给我邮寄不菲的生活费。可是,1941年12月8日,香港启德机场遭到日军轰炸。从那时起,父亲的支持也是断断续续了。

面对动荡时局,人心变得不安,生命显得脆弱,很多华侨都乘船回到南洋各地。可是,当时香港的报纸连篇累牍都刊登专家、学者的分析:“华侨回到南洋去,也是死路。因为。日本人要占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人的目的,是和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汇合。改变欧洲的战局,打败美国人、英国人。”

 

何永道摊开双手向我说:——这一下,又完了,没有退路了。

何永道回忆:香港的人们都涌入教堂祈祷,希望日本人卷来的战后能远离自身。我也在铜锣湾的一座天主教堂受洗,这样,“福星高照”能为自己“买好保险”。但是,日本人还是来了。没有几天,在1941年12月25日香港总督杨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为止。香港人俗称这段时期为“噩梦般的三年零八个月”。

何永道回忆:侵华日军到香港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何永道接着说:受困香港半年多后,我侥幸逃到广州中山大学念工程系。当时,广州也被日本人占领了。但没多久,同学们秘密地传送国军招聘空军的广告纸。我看到国军招聘空军的广告,我心想:哪里也去不了,新加坡、马来西亚都让日本人占领了。干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全体华人的利益,上战场吧!于是我决定报考,为抗日战争洒热血。

何永道回忆:我当时和父母家人完全失去联系,也不想回返已被日军占领的马来西亚。我当时完全没有想到“报考空军”这个决定,竟然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父亲一直坚决让我经商,这样才能发展家族的产业、兴旺家族的基业。

而我当时身材矮小,身高仅162公分,报考空军时还遭到多人取笑。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行罄竹难书

 

何永道先生爱笑,他说:1942年秋,我接到通知,说:到桂林参加录取考试和接受体检。参加空军考试时,幸运之神一再眷顾我。因为,笔试考卷中有一张考“三民主义”,华文不好的我在进香港大学前,曾在岭南大学学习一年,当时华侨班教的正是“三民主义”。

我笑着插嘴:“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何永道笑着说:考试“三民主义”让我占了便宜。另一考卷是考试英文的水平。考生须用英文书写。对从小在马来西亚怡保圣麦克书院求学的他来说,更是占尽便宜。

不过,测试视力时,何永道没过关,何永道近视眼!还有色盲!但幸运之神再度出现:他之前在餐馆结识的朋友替他向考官说情,考官最终给了他另一次机会;他终于过关。

何永道笑着说:考完以后,我回返中山大学等候消息。一个月后获通知确定被录取。打包好行李,我到桂林报到,再到昆明接受两个月的飞行前期训练。我记得同班120人当中包括来自马来西亚怡保的刘兆华。

刘兆华后来成为“飞虎队”战斗机驾驶员,何永道则成了轰炸机驾驶员。

 

因为,中国新学员要通过不同的路线去美国学习飞行。所以,我打断了何永道的回忆,再一次追问“学习飞行的路线细节。”

何永道回忆: 在完成昆明培训后,我被送到巴基斯坦的拉哈尔以确定是否适合飞行,完成60小时的训练后,能飞!这样,才从印度的孟买坐船前往纽约。然后,在美国的私人飞行学校接受一年集训。

在美国受训,被何永道称之为“奇迹般的一年”。

训练艰苦,每一人必须飞够600小时,否则,不能上天作战。

何永道一再提醒自己绝不能放弃。1944年9月,我回到重庆,被编入中美联队第一大队的第一中队,开B24轰炸机。我想还是有机会参加轰炸侵华日军基地、火药库、军事基地等任务的。果然,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我参加了70多次轰炸机的轰炸飞行任务。

何永道强调:从1945年初期开始,我们平均三四天就要起飞一次,或者是转场准备,或者是实施轰炸任务。这些飞行行动,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八月中旬为止。

何永道回忆:当时,常常传来两种消息。其一,是噩耗,谁谁谁,又牺牲了。再一个,就是胜利的消息。美国援华空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回中国的制空权!甚至,要到日本本土去轰炸!日本已经完全失去从海上给侵华日军运输弹药的可能性!日寇空军的强韧之势已经完全消退。

 

六,抗战之后喜结良缘 

 

在美学习的中国学生中有半数在抗日战争空战中牺牲

 

在那段与死亡共舞的战争岁月,何永道幸运的毫发未损。何永道多次对我说:“战友、学友、朋友在驾机空战中牺牲半数。我们应该永远还念他们。”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援华空军主力渐渐地返回美国。中国国军的空军基地逐渐转移到汉口,飞行任务改为修复任务,运输物资到各地,帮忙重建工作。

当时局势充满变数,国共会谈眼看就要破裂,中国又将卷入血腥的内战。

美国人、苏联人都在盘算着:“今后,我们是帮助蒋介石?还是帮助共产党?”

何永道此时下定决心不卷入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内战。他以在南洋的父母已年迈为由,请了长假回到马来西亚的怡保。

三个月后他再次回到中国,并在上海加入中央航空公司,成为民航机师。当时中国有两家民航公司,另一家是中国航空公司。这项工作让他有机会飞遍中国的美丽山河,从乌鲁木齐、哈尔滨到昆明、台北等。

1949年5月5日,上海局势动荡不安,何永道与他追求了一段时间的葡萄牙华裔混血儿罗慧敏匆匆完婚。两人在汉口时便已认识,后来在上海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育有二男一女,家庭美满。罗慧敏在1977年离开人世。

 

七,在新加坡成为航空公司最老教官

 

沈红女士提供照片:两航起义人员签名。我们能在第三排找到何永道签名。

 

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都被困在香港,不久便发生了“两航起义”:大部分飞行员弃暗投明,离开国民政府,投奔大陆政府。

何永道记得停在香港的81架飞机中,有12架参加起义。何永道也是起义人员。

不久,何永道还是回到了新加坡供职。作为新加坡航空公司最老的飞行员和飞行教官,何永道前后训练了超过二百名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可以说,何永道先生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三朝元老。

何永道1980年退休时是驾驶B747机长,他在公司服务了近30年。包括抗战执行任务在内,他一生的飞行时间超过2万小时。在新航服务期间,他所驾驶的飞机的乘客包括了国家首长、总统、总理等要人。

我在云南保山市采访何永道先生时,他还自我评价:“我打桥牌、打高尔夫也是高手。”

我问:“您为何不写自传?比方,抗日战争开B24、B25参加轰炸发行70余次。比方,参加‘两航起义’。比方,战后几十年,您对国内的看法和关注……?”

何永道笑着说:“——吹嘘自己难。参与政治难。评论国共两党难。除了这三难之外,回忆抗战,必须有美国援华空军的原始资料、图片才好说话。因此,也难。”

何永道严肃地对我说:“——(假设)我说:我一次执行轰炸任务,在河南郑州机场炸毁侵华日军停在机坪上的飞机十多架,你相信吗?我吹牛没有?这就要用投弹后的航空照片说话!——另外,‘两航起义’的历史,台湾和大陆至今没有统一,牵扯到一些人物的秘密。说出去?给人家家属找麻烦,又难!唉——!”

 

八,命运之神对我的眷顾和帮助

 

写到此时,无论如何也写不下去了。我对何永道的采访是2002年的。当时,只是草草地记录在三张纸上。如今,搜肠刮肚,想不起来什么啦!

还有一个情节很重要,我记忆深刻。可是,我又不敢披露。是何永道先生曾经在某城市和一群领导去打高尔夫的事情。而打高尔夫是要钱的,当时是由何永道先生、方守义先生出资的。何永道给我看几页纸,是邀请的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物、出资数额。

——那时,干部们就这样腐败?这样不干正经事?

——还让人家出钱?——你们以权谋私不就成啦?

——20几人打一场高尔夫要数万人民币?太贵啦!

 

今天,2015年3月10日星期二。正在我为写何永道先生无资料在发愁之时,电话响了。那一头,是老朋友沈红。沈红是快人快语的“机关枪”,和她通话往往插不进嘴去。她说:

“何永道今年95岁,今年是抗战胜利70年,他希望国内举办什么活动时叫上他。”

——我的天呀!——天道酬勤!——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天上掉馅饼!

沈红在给我的电话后,发来伊妹儿。她这样写到:

 

方军,你好!

今天上午知道你正在写关于何永道参加抗战的文章,需要资料,我很想帮你,但 我怎么都找不到2005年何永道来我家看望我父亲时给我的资料了,,但我将他的邮箱给你,你可以向他本人索要。

我只记得何伯伯是华侨,中美混合团飞轰炸机的,去美国培训过,16期的,他回国后参加过武汉的大空战,何在抗战胜利后离开中美混合团去了陈文宽的央航,所以,何与我父亲都是央航员工,当年他们一起参加两航起义从香港回国的。后来何在195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又回到新加坡了。何永道退休前是新加坡的总飞机师.

今天上午,我已经托人与何联系过,请他准备接受你的采访.我介绍你是北京作家,是我的好友。

我只找到我在2009年南京抗馆开幕时写的文章,照片是我当时拍的

 

九,万里长空且为英魂舞

 

                           ——作者:沈红

 

方军,以下文章仅仅供你参考:

当时,我一直陪着何伯伯参观,我写道“……在展厅里,出现了一位佩带特殊徽章的老人。他头发花白,眼噙泪水,格外引人注目。老人名叫何永道,今年已经90岁,目前定居新加坡。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是中国空军中美混合飞行团即“飞虎队”的华侨飞行员。至今,他仍保留着“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队徽”。

 

照片说明:从新加坡赶来的原飞虎队华侨飞行员、90岁的何永道伯伯突然发现了“中美混合飞行团第一轰炸机中队华侨飞行员”这张照片,仔细端详着。突然,他指着照片中左边的第二人激动地对我说,“沈红,看啊!这就是66年前的我呀!

 

那天何伯伯带着飞虎队标记的帽子,佩带着这枚队徽和中国空军颁发给他的勋章来到展馆,在经过“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参战”栏目时,他看到了一张标有“中美混合飞行团第一轰炸机中队华侨飞行员”的大幅照片,兴奋地对我说:“沈红,这就是我的中队。”

老人仔细地端详着这张照片,突然,他指着照片中左边第二人激动得大叫,“看啊,这就是当年的我呀!”人们一下子全都围上来看这张照片,对比着,纷纷赞叹着老英雄。那一刻,我看见这位90岁的老飞虎队员眼中一直噙着的泪水夺眶而出。他动情地说,“我们华侨飞行员都是好样的!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我们和苏、美等国空军并肩作战。66年过去了,当年“飞虎队”里的中国飞行员,如今只剩几个人了。”老人感慨:“我终于在有生之年看到了‘抗馆’建成,可以在这里凭吊在战争中捐躯的我的战友们。”

 


何伯伯说“我们华侨飞行员都是好样的!很了不起呀!

 

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我们和苏、美等国空军并肩作战抗击日寇”。”

2005年何老与方守义(原5大队飞行员,2009年去世了)林雨水一起曾来南京后来在抗碑见到从美国来的驼峰飞行员陈文宽。

何永道告诉我,他在3月21日过95岁的生日,我觉得如果你能在这期间去新加坡采访他,他一定会很开心的。

祝好!——沈红

 

穿着CATC(中央航空公司)的制服 上海 1947年9月。上海1947 - 9。

 

穿着CATC(中央航空公司)的制服 上海 1947年9月上海。1947 - 9。

(上面两张照片说明: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何永道先生传来的三张照片。)

 

行了,写到这里,我方军就可以搁笔了。

下面,我思考一下:“我是不是去新加坡采访何永道先生的问题。”

何永道先生能讲中文,但是,不能写中文。何永道先生能用英文听、说、读、写。

何永道先生对我的疑问是:是不是什么党派去采访他的?我的背景?几个人同去?

 

我方军如今采访“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29人.他们的组成部分是:十位美国人。他们从美国到云南昆明开会。其余,是中美混合大队的中国国籍飞行员。这些人物的命运走向真是“大相径庭”;有的人,在后来的岁月中差一点被愤怒的革命群众打死。并且,殃及子女。有些人,飞黄腾达,做了空军的武官。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有的人,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条文下,荣辱不惊、沉稳、安定地度日。比方,这些美军老兵。有的人,幸福安康、始终把微笑挂在脸上。比方:我们刚刚见到的何永道先生。

那么,人的“命运走向”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绑在一起的?还是自身的造化而形成的呢?抗战,中国人民伤亡3500万人!无疑,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中国的内战,死伤500万人!以后,又有数千万人在痛苦的岁月中悲惨地死去!难道是他们命运不好?

2015-3-10

 

附录我给何永道的去信,和何永道先生的回信。

 

何永道先生:

您好。我2002年在云南保山采访过您。您还想的起来我吗?

我发去一张我采访台湾徐华江将军的合影照片,您也许能想起我?

我是北京作家方军。您上网可查:“1,方军。2,作家方军。3,方军新浪博客。4,方军网易博客。”我的读者在新浪博客的点击量有一千多万人。我写过12本书,都是采访抗战老兵的书。我的书除了在中国大陆出版,还在香港和日本国出版发行过。

 

我最近,希望出版一本《最后的飞虎老兵》的书。15年来,我采访过飞虎队的老兵有:

“彭嘉衡(北京),吴其轺(杭州),黄欢笑(昆明),徐华江(台湾),戴自谨,李继贤(台湾),王延洲(山东日照),周训典(家属),符保卢(故事),李占瑞(河南)。张义声(成都),刘善本(家属)。张家华,何其忱(天津),陈炳靖(香港),林雨水(香港)等人。”

我于2002年,在云南保山采访过您。地点:保山宾馆。当时我们一起开会。现在,我写了采访您的一个草稿。我现在发送您邮箱里。——敬请您指教?

您会有疑问,我为什么要采访您?和我的背景资料?

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作家、自由撰稿人。我的身后无任何官方?或者是政府的色彩。甚至,我的采访多是自费,这让认识我的人们在茶余饭后“形成”嘲笑我方军:“常常捉襟见肘窘态”的谈资和笑料。

我主要的目的,是歌颂您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让中国人民记住您。2,我希望您提供一些抗战时期您自己的照片。3,您能改过文章后,添一些文字最好。

我知道您不会写中文。那么,您如果接受我的采访的话,我去新加坡也很好。您只要见我一面?三个小时?或者两天,每一天给我两小时采访?

您要给我地址,我好叫出租车。从宾馆,或者到您指定的地点?或者是您家?我不会英语。在新加坡大街上说中国话行不行?我拿着您家的地址,和电话,能不能找到您家?

我北京的手机:13……。北京我家的电话:010-6…。 伊妹儿,当然,就是这个。

文章的草稿发给您,您先看看?

此致   敬礼!  方军 2015年3月11日

 

下面,是何永道先生的回信。(是英文,他看得懂中文却只能写英文。是电脑自动翻译的)

 

何永道先生传来的照片。没有说明。是不是和家人一起?

 

亲爱的方先生:

收到你所有的邮件,谢谢。我会在几天内做出反应,因为我现在忙着准备我的生日庆典,所以,请原谅。

 

何永道   2015年3月12日

 

九,在不堪回首和惊世骇俗之间

 

我采访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混合大队的美国老兵、中国老兵有十几年了。我断言,95岁的美国援华空军中美混合大队的轰炸机飞行员何永道先生,应该是我能到采访的最后一人了。回首往事,在老兵们回味心路历程;诉说悲欢离合、生死离别之间,我忽然有一种不堪回首、如雷贯耳,和五雷轰顶的感觉。

我下面,用极为简单的文字,概述我采访过的飞虎队老兵们:

 

一,为国牺牲的英雄

采访飞虎队老兵们他们提到的,牺牲在抗战战场上的飞行员有:符保卢、乐以琴、骆春廷等等、等等。他们是被采访老兵在声泪俱下的回忆中带出来的战友情和伤心泪。

 

二,解放后,被殴打致死的

抗战中的飞机多是美军援助的,飞行员刘善本在抗战中在中国空军服役为抗日战争贡献过力量。内战时,他是第一个驾机降落延安的。文革中,他第一个被革命群众殴打致死。从被抓出去,到迫害致死仅仅6天。

周训典在美国飞虎队驾机抗击日寇,击落过日寇飞机,获得过美军、美国政府的奖章。文革中,他被残酷迫害。他被殴打致死前,被革命群众拖到垃圾堆中、奄奄一息之际,一群疯狗去啃咬他脸上的肉,他还伸出胳膊挡了两下……。

 

三,解放后入狱,放出后人鬼不分、苟延残喘地生活的。

王延洲(王延周)击落过数架日寇战机。解放后被残酷迫害,入狱。出来后,当农民种地。苟延残喘。后来,改革开放后才被平反。其一生所经受的苦难笔墨难以形容。抗战胜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60年大会上,和国家主席胡锦涛干杯。

吴其轺,被日寇飞机击落三次。也击落过日寇飞机。全国解放后,雄心勃勃充满幻想地从台湾辗转返回大陆,当解放军空军教官。不久,其父被枪决。他入狱20年。出狱后,在杭州以蹬三轮车为生。美国政府追加、颁发二战空战击落日寇飞机荣誉勋章。抗战胜利60年,所在杭州大学依据国家政策颁发抗战胜利纪念章一枚。

林雨水,文革中差一点被殴打致死。文革后,潜至香港生活。由于疾病重时生活困难,还给温家宝总理写信。温总理批复可支援五万人民币。在林雨水去世前,我们还通过电话。

黄欢笑,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护士。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尤其是解放后,和文革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让人唏嘘不已。

李占瑞,目前在河南。抗战中他是开轰炸机的。他身陷囹圄自不必说,子女时至今日仍然谈虎变色、畏手畏脚。我们采访他临别时,老人在我们的身后用英文引吭高歌:《友谊之歌》。那高亢、嘹亮的歌声至今萦绕在我的耳畔。所有人(采访者),一边走,一边不敢回头看。所有的采访者竟然都落下热泪。

——在歌声中,作为采访飞虎队老兵的谢幕方式。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彭嘉衡,解放后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如影随形、一言难尽!文革时,首都机场保卫处长竟然打掉彭嘉衡数颗牙齿,连头发一起,揪掉彭嘉衡数片头皮……。其子13岁,实在忍无可忍,用小刀连刺保卫处长腹部数刀。其子被抓入狱,差一点被枪决。抗战胜利60年,作为飞虎队老兵,彭嘉衡在人民大会堂和前来敬酒的胡锦涛主席笑谈抗战历史。

戴自谨,飞虎队开轰炸机的飞行员,抗战中履建战功。1949年后在台湾给蒋介石、宋美龄开专机。后来,被飞机的机械员在空中用手枪威胁,驾机返回大陆上海的虹桥机场。机械员在空中开枪打死三人,戴自谨驾机在上海降落后,又对戴自谨开枪,子弹穿戴自谨左胸而过,昏迷。这位机械员后来在北京某中学任教,一直受到监视,不得志。

戴自谨先生后来在上海摩托学校当老师。我的眼中,戴自谨先生应该是抗战英雄人物;是生命和经历的传奇人物。

何其忱、张家华,也是飞虎队开轰炸机的抗战军人。解放后的生活中倍受坎坷。

 

四,生活安定,功成名就一类人。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的哥哥王光复先生击落日军5架。在美国生活。抗战胜利60年,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可谓: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名垂千古。

徐华江先生是台湾空军的退休前是少将军衔。他击落日寇飞机5架。他生活安逸,写回忆录。我采访他两次。徐先生夫妇雍容华贵、慈祥可亲。

李继贤先生,击落日寇飞机数架。在台湾是退役军官。生活安逸。

陈炳靖先生1944年在河内被日寇飞机击落。被抓入南京监狱,受尽人间磨难。1945年日本投降,返回国军。内战后,他随国军去台湾。曾经在菲律宾当首席武馆。生活安逸。

虽然90多岁了,但是,风流倜傥、大步流星的陈炳靖先生居然自己乘坐电车从香港到深圳接受我的采访。至今,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何永道先生。解放后,在新加坡生活。生活幸福,无忧无虑。

美国援华空军老兵们,依据美国国家法律,他们是受到尊重和善待的人。毋庸赘言。

 

以上,是亲历抗日战争飞虎队老兵们的基本状况。我自己都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日本为什么能在中国占领15年?(中国人叫14年)中国人不尊重中国人,中国人以中国人为敌;无数中国人为了故宫太和殿那把龙椅上的那人,你死我活了千百年!

——日本人怎么能够不乘虚而入、坐享其成呢?——日寇怎么能够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呢?——侵华日军怎么能够不在中国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呢?

 

“国家荣誉统一化”是我方军在十年前提出来的。就是:“八路军抗战光荣,国军抗战也光荣!”如今,抗战胜利70年了,无数我采访过的抗战老兵们,我只能回想起他们耄耋之年的颤颤巍巍、老泪纵横、回味悲欢离合、生死离别后留下的警世恒言了。

——“国家荣誉统一化”实现了吗?

 

2015年3月18日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36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