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访最后的抗战老兵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36

北平受降日军仪式最后的亲历者

$
0
0


201753,我在北京解放军某部干休所采访今年86岁,19451010,曾经亲历在北平受降日军仪式的白佩华女士。

这次采访不容易,白阿姨的儿子刘冰和我是朋友,我认真恳求他一年才答应我进行此次采访的。白阿姨的理由是:“年纪大啦,不想见作家、记者们。只想消消停停地生活。”

白阿姨不同意宣传的意图十分简单,她只是担心可能被打扰的事情,她平静惯了。

采访白阿姨,使我联想起几十位我在20年中采访过的参加受降日军仪式的中国军人们。

 

我个人倒是认为:——应该宣传。中国人确实是胜利了,为什么不宣传?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军队在16个受降区受降日军。这16个受降区分别是:北平、南京、(越南)河内、广州、汕头、长沙、南昌、杭州、上海、汉口、徐州、济南、洛阳、许昌、太原、归绥、台北等地。有120万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缴枪投降。

笔者认为:是否宣传中国军队受降日军,是宣传“全民抗战”还是“一党抗战”的分水岭。因为,在16受降区,受降日军的全部是中国政府军。

“中国政府军”是日本语,其意就是“国军”,——中国国家军队的意思。

笔者认为:如果不宣传“中国军队在1945年受降日军”,那么,“日本投降”就是一句空话。——“中国军队”这个词汇,包括谁呢?中国抗战军队,包括国军抗战将士们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战部队。其中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1年至1945年,中国与日本展开22次大型会战,1,117次中型战役,38,931次小型战斗。其中21名上将、73名中将、167名少将喋血殒身,往复冲杀肉搏成仁者82人,身陷绝境自戕报国者25人,身陷囹圄气节如虹视死如归者14人。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毁损殆尽,几近覆没。

 

我们如果不把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的后代,那么,我们有什么权利批判日本篡改历史?

 

我倒是认为,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北京电视台《历史》、香港凤凰卫视《冷暖人生》、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解放军报等等报纸都应该采访受降日军的辉煌历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的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也应该参与采访。因为,很多老年人还有听收音机的习惯。日本NHK,日本东京广播等媒体也应该采访。在北平受降日军的仪式上有美国驻华武官11人,所以,今天的美国电视台也应该参与采访。

在我心目中“战争亲历者”和“受降日军的亲历者”就像历史舞台上的演员。这场演出他们还在舞台上;下一场演出,当幕布拉开,他们可能就永远消失了。

因为,今年是抗战胜利72年,是“卢沟桥事变”、“淞沪抗战爆发”、“南京同胞遇难”80年,活着战争亲历者已经是凤毛麟角,他们就是历史舞台上稍纵即逝人物。而1945年的“受降日军仪式”是从“日本投降”而来的,其中的人物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我在33年里采访500多位战争亲历者,他们包括:中、美、日、苏联的四国老军人。我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悲欢离合;我听过太多的警世恒言,和美好愿望。一切都是过去了。

 

我从1984年,在日本《读卖新闻》工作时,采访第一个原侵华日军老兵叫内山馨。他原来是侵华日军59师团的兵。之后,我采访36名原侵华日军老鬼子。

我从2000年在陕西泾阳县采访第一位受降日军的老人,他是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受降仪式当时,原国军30军副师长仵德厚先生。之后,我采访原国军抗战将士400多人,在他们的抗战经历中,几乎参加了所有受降日军的仪式。我将来准备汇集成一本书,叫《重温胜利》。

在北平采访参加受降日军的人物我采访过几位。准备采访的还有新疆的郭喜照老人。只是可惜,郭喜照老人刚刚去世。

郭喜照老人于1941年在河南临颍参加国民党部队,后被分到孙连仲部司令部特务营二连三排四班。19451010,随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去北平(今北京)故宫太和殿参加日军投降仪式。2002年和老伴从临颍县来到新疆,与大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我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是最早采访抗战亲历者的作家、记者、学者之一。采访的越早,老人们记忆越清澈,很多情节是后来编不出来的情景。

仵德厚参加的就是北平受降日军的仪式,其中,一个“字”的对错,是后来人绞尽脑汁也编不出来的内容。下面,是我在2000年的采访记录:

 


孙连仲将军在北平太和殿里主持的受降日军仪式上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敬礼。

1945109,孙连仲将军由新乡飞抵北平。次日,在故宫太和殿主持了受降典礼。北平群众十几多万人聚集在太和殿前及天安门金水桥旁观看。当敌酋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根本博等向孙连仲将军俯首呈上降书,并交献出他们视为最珍贵之物的武士道军刀后,欢声雷动,震撼全北平城。


  我看仵德厚前少将的作品有一点象前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丘八诗”风格,不过,我没说出口。倒是仵德厚讲了他当副师长时,类似的情景。
  那是在19451010,他的部队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前接受侵华日军交枪投降时的情景。面对北平公众和列队的日军官兵,孙连仲上将用河北雄县口音讲话{念稿}

------目睹侵华日军在华犯下的罪行,中国人民怒孔了!”

仵老汉笑着说:“孙将军是武将。19122月,北洋军到雄县招兵。19岁的孙连仲应征入伍。没多少文化。所以,他把‘吼’念成了‘孔’。哎!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民族胜利之时、扬眉吐气之节日呀!”
  我笑着说:“秘书怎么搞的?应该先教教孙将军,先练习练习多好。”
  仵老汉大笑,说:“国军军纪严明,秘书怎么敢教授上将呢?”

 

采访受降日军,牵扯出“吼”字。采访仵德厚的关键词是“裤子”。

 


我应抗战老兵仵德厚之邀,到陕西泾阳县采访他。2000年,仵德厚在给我的信中说:

“我看过您写的《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我认为,您能在日本国数年,采访几十名侵华日军老鬼子,您也能采访我这样的抗战老兵吧?我是国军抗战将士,您能来吗?”

我认为,我当然能够采访国军抗战老兵。所以,我和仵德厚通信十几封后,决定成行。

 

仵德厚生活很是贫困,信封还是自己用浆糊自制的,我还给他邮寄不少我的衣服。我去陕西泾阳县采访,在县城下车后沿着乡间的土路往他家走。我一边走,一边找。大约四公里的样子。一进村,看见村头有一帮人蹲在村前聊天。我一眼就认出有人是仵德厚的儿子!

——因为,他穿着我邮寄去的裤子!我的从日本国带回的日本裤子怎么是他穿着呢?

因为“裤子”的问题,我前几天打电话谈起,仵德厚的儿子说:“嘿嘿,裤子还在呢。”

 


这张照片的(120、美国爱克发底片)底片是孙连仲将军的孙子孙大宇先生在1998年送给我的。当时,我的书《我认识的鬼子兵》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需要这张照片。

孙大宇先生是原美国陆军中尉,他退役后在北京开了“星期五餐厅”连锁店。孙大宇先生身材高大、豪爽,谈笑风生,是个讲义气的人物。

我为什么用“讲义气”这个词汇呢?原来,孙大宇先生认为这张1945年在故宫太和殿前受降日军的美国爱克发120胶片是有价值的。他们美国人认为:凡有价值的东西都应该用金钱来衡量。而且,孙连仲上将又保存多年,再传到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尉孙大宇先生手里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和人间的磨难?就是说,他认为:我应该付钱才能买下。——可是,我这个人天生就是个穷光蛋,怎么办?

——原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尉孙大宇先生见我面露难色,淡然一笑,一挥手,说:“给你了”。他还嘱咐:“请你记着,你,什么时候带朋友到‘星期五’来用餐,都可以免费。”

 

这张原版底片是国家一级文物。照片中,有美国援华陆军武官11人。当时,在故宫太和殿南墙上悬挂两面巨大的国旗。一面,是中国国旗。一面,是美国国旗。

笔者采访多年,知道16受降区中的大部分都有美国援华陆军武官参加。

 

童玉才上尉在北平八达岭受降日军

 

2013514,我在浙江采访在北平受降日军的童玉才上尉

从左至右:陈刚先生、童玉才上尉、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方军。

 


童玉才上尉写下的在北平受降日军的日记

 


我把92岁的童玉才定格在这个瞬间。在这个画面里,他在永远在对我们说:

“抗日战争胜利,我在北平南口车站受降日军、接收投降日军所上缴的武器和弹药。”

“那是一个中队的侵华日军,在日军大尉军官的高声喝令下,整齐划一的日本军人列队降下在中国的土地上飘扬了八年的日本太阳旗。”

——中日两支军队较起劲来了;虽然不是战争。

“我作为团作战参谋,带一个连的国军官兵,我们也列队、整齐划一、挺胸抬头。我用尽全身的力量大声命令:‘——稍息!——立正!——升国旗!——敬礼!’”

只有一支军号,我命令:——司号员!连吹三遍冲锋号!

——凄厉的军号声在八达岭长城的群山里回荡!永不停息!

 

抗战老兵童玉才一直对我说:“我没有打过内战!我很厌恶中国人打中国人!”

 

2013-7-21  童玉才上尉的故事,收编在《最后的尊严》一书中。

 

我方军希望有《16受降区》这部苍天巨著问世

 

我在2016108日采访台湾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上将时,还谈到我的想法:

“海峡两岸应该合作出版一本叫《16受降区》的写真集,把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胜利之时,接受在华侵华日军缴械投降的史实流传下来。让日寇罄竹难书的罪行、中国军队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经历,和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时代瞬间,流芳百世!”

我认为:《16受降区》应该由大陆的解放军出版社、台湾的国史馆、美国的国家图书馆和日本的国家图书馆共同联合出版。估计,能有各国的大量读者。究其原因:

中国有3000万战争亲历者的直系、旁系亲属。

日本国有1000万战争亲历者的直系、旁系亲属。

美国有援华空军,和援华陆军的直系、旁系亲属20万人。

俄罗斯有原苏联红军的直系、旁系亲属700万人。这个“700万”怎么来的?

194589零时10分,苏联150多万军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忽然袭击。

16受降区》虽然不包括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但是,我个人深深地相信,如果没有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话,时至今日,“日本投降”也是一句空话。

 

同时,我估计这本图书根本不可能问世。究其原因:不是“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受降日军”这段历史有误,而是因为……。我实在编不出什么更好的词汇来,造成“不反动”的既定局面。

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在近代历史上,不可能看到《16受降区》这部写真集。

 

1984年在日本读卖新闻社工作,应该是“知日派”。我想了十几年,我准备通过日本读卖新闻社在东京给日本国的“知华派”讲述一个学术研讨的课题,题目是《中国的龙椅文化是自我消亡的根源》。千百年来,“龙椅之争”造就了中国自唐宋元明清、民国以来的全部历史。甚至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与“龙椅文化”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相辅相成必然存在和必然结果。《16受降区》这部参天巨著能否出版的原因也在其中。

 

白阿姨是“两头儿见日本鬼子”的历史见证人

 


我考虑了好久,我原来是准备“胁迫”白阿姨去故宫博物院“故地重游”的。所谓“胁迫”就是把老太太哄骗上汽车,开到故宫博物院,然后搀扶进去,就成了!可是,未能成行。我只好洗几张照片,以“营造气氛”。

86岁的白阿姨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清澈、表达清晰、感情充沛。看到72年前的照片,她如身临其境地重听黄钟大吕在中国人民的心间敲响、震荡;她马上“进入了状态”。

白阿姨注视每一张照片,回忆72年前在故宫太和殿前目睹日本人低头谢罪、交出武器、承认投降和三万多北平人欢呼的点点滴滴。她老人家非常重视我的采访,甚至事先写好了“亲历1945年在北平故宫太和殿目睹受降日军的实况”的文字资料。

我这个人属于“东拉西扯派”的采访方式,我是要营造出“被采访者从容表达”而我这个采访者却“慌不择路、结结巴巴”的局面。往往在此时,被采访者看了就急,出于同情,她们的脑海里的记忆往往如开了闸的水喷涌而出……

 

白阿姨是满族,出生于火器营 “正黄旗”58号。满族是从东北那嘎达过来的。白阿姨的曾祖父曾在清同治年间任火器营八旗翼长,是清军的“副都统”。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白阿姨一家仍住在“火器营”一带。都说是“山不转水转”,但是,百多年来,蓝靛厂、火器营东边的长河没有变化。

白阿姨回忆:前几年还回去找过故居。可是,原来的大院踪影全无。只有长河水还在原址静静地流淌着,目睹着人世间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白阿姨记得“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一队人马就驻在火器营。日本鬼子还曾占据了火器营北四旗办了什么“养成班”。

我问:“日本鬼子在这里有无强奸妇女、三光政策、为非作歹、胡作非为?

86岁的白阿姨认认真真地说:“确实没有听大人说过,也没有见过。七七事变后,日本鬼子就占领了北平。之后,没有枪炮声,似乎回到从前日本鬼子没有来的岁月里。其实,那时中国人只有当亡国奴的精神压抑和害怕奸淫、烧杀的恐惧。尤其是家有年轻女孩儿的更甚。

那时,天都是灰的,树上的知了的叫声都显得有气无力、像是在哭泣,大地万物都失去了生机。七七事变后正是北平的盛夏,即使是烈日当头,也是草木皆哀。”

 

白阿姨回忆,驻在她家侵华日军鬼子兵们还抬出几个大缸在房前屋后洗澡。

我问:“水从哪里来?是不是到河里去挑?”

白阿姨说:“那时,北平的水位低,而家家户户都有水井,还是甜水。”

我问:“侵华日军鬼子兵的钢盔后面是不是有屁帘?”

白阿姨笑了,说:“是有!”我说:“那是日本兵为了干净而装的布条。这样,炮弹炸起来的土块、灰尘不至于顺着脖领子进去。”

我对白阿姨说:“我在日本留学时打工干过拆迁的活。我周围的日本工人都往头盔后面垫上一块毛巾。像是‘屁帘’。我也照猫画虎,垫上毛巾,装上‘屁帘’再干活。”

白阿姨一听,乐了。

 

白阿姨回忆,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占领了北平。她家往西,日本鬼子兵们强迫数百中国人给他们建设了“西郊机场”。当时,住她家前院的一个日本文化人还戴着上小学二年级的白阿姨去“西郊机场”的卫生所上过药。因为,白阿姨的脚上长了一个疥子。

 

为了活跃气氛,我戏称白阿姨是“两头见鬼子”的人。

一头儿:“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故此,全民抗战爆发!

一头儿:日本投降,中国国军在我们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故宫太和殿受降日军!

 

白阿姨笑着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时,我刚上小学。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胜利了!那时,我恰好小学毕业不久。我之所以去故宫太和殿参加受降日军的仪式,是因为我当时所在的学校是日本羽仁先生在北平办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学校里的四位日本老师悄然离去了……”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1997年从日本留学回国,1998年开始采访战争亲历者。我采访的人物有500多人,他们包括: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侵华日军老鬼子、苏联击败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的老军人。八路、新四军、原国军抗战将士们,黄埔军校老军官们、军统老兵、慰安妇、劳工等等。

从“为什么参军抗日?”起,“日本投降,受降日军”是我必须问的问题之一。

至今回想起来,《16受降区》受降日军的中国老军人我都采访过。我父亲是是“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的,解放后他随部队进北京。我是北京人,当然格外关心在故宫太和殿受降日军的故事。

首先,我看很多资料,听很多被采访者说:在故宫太和殿的受降日军仪式是欢声雷动,震撼北平城。我问白阿姨:您是亲历者,您能否知道欢声雷动情景?

 

白阿姨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过一会仪式就开始了,只见日本军官们从侧门入场,向受降的中国军官敬礼,交出军刀,在投降书上签字。短短十几分钟,仪式结束。日军退场,此时广场上欢声雷动,人民大众高呼口号,压抑了8年的平民百姓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小小年纪的我,亲眼见证了永载史册的辉煌事件,——日本投降仪式。”

 

我采访多位亲历北平受降日军的亲历者,他们都说:日本投降时,北平人口在二百万上下。除了四六九城外,都是庄稼地。多位被采访者都说:数辈子之前的明朝洪武元年,即1368912日,大都更名为北平府,取“北方安宁平定”之意,北平第一次成为北京的名称。后于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作为明朝的都城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司”,此为今名之始。

民国十七年(1928)620日设立北平特别市,相当于今日的直辖市。日伪政府于19371012日又将北平改为北京,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名北平。

多位被采访者都说:“所以,我们至今沿用:1945年,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受降日军”的词汇。这里面的‘北平’就是这么来的。”

 


日本投降前后的北平城

 

多位被采访者都说:“日本投降,欢声雷动”应该是形容中国人民心情、心境、心仪、心扉和心态的。

 


日本投降,在故宫太和殿前看受降日军的老百姓欢呼雀跃。

 

我曾经向仵德厚少将提问:当时,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上,主持受降日军仪式的国军孙连仲上将一行人用没用“麦克风”?就是“扩音器”?故宫太和殿广场上是不是有几十个用于扩音的喇叭?

 

仵德厚老人回答:一个也没有。我没有看见喇叭等扩音设备。

白阿姨说:我第一次听见喇叭的声音是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但是,孙连仲将军的讲话如同黄钟大吕,激荡人心、震撼人心、激动人心!字字句句,我听得真真的。——几十年了,我今天还记忆犹新。

 

我曾经问过仵德厚老人:孙连仲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军人呢?

 

仵德厚老人回忆:“孙连仲身高一米八五左右,是身材伟岸,声若洪钟。他是我的老长官!他曾经在抗战中多次指挥部队与侵华日军血战!比方‘台儿庄战役’中,当时是营长的我是敢死队的队长。我们一个营杀进台儿庄城区只剩下七人。其余的军人都壮烈牺牲了。当时的最高指挥官就是孙连仲!他在台儿庄战役的战争动员会上曾经说:——战士死了连长上!——连长死了营长上!——营长死了团长上!——都战死在战场上了,最后我填上去!

仵德厚指手划脚地强调说:“台儿庄战役,孙连仲将军真是没有跑!他和我们一起参加战斗。而且,他的指挥所就在最前线。他住的破房子几次差一点被日寇的炮火击毁,他居然在枪林弹雨中还睡了一觉!孙连仲实现了他在全军战争动员会上的誓言,——都战死了,我填上去死!”

仵德厚说:“长官如此,我们还有什么说的?只有以命相拼!绝对不撤退!”

说起长官孙连仲和血战台儿庄,仵德厚当着我的面居然嘤嘤地哭了,他回忆:

“部队在台儿庄打胜了,但是,在休整和撤退时居然把一列车皮的伤兵放弃的徐州的铁道上!我当时集合部队转移,我们身边就是装满一列车皮的伤兵们!他们全是折胳膊断腿、肚肠打出体外、脑袋中弹还在喘气的伤兵们!他们很多人还在向我们哭喊:‘别扔下我们、别扔下我们!如果扔下我们,就给我们留下步枪和手榴弹!日本鬼子马上回来呀!’

仵德厚回忆:“我们一边行军一边哭,没有办法呀……”。

我问:“台儿庄战役,国军的伤员有多少人?”

仵德厚老人是老泪纵横,他说:“当时没死,还能抬下来的起码有两千人……”

 

日本投降时的中国报纸

 

我问过仵德厚老人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19451010,在故宫太和殿受降日军之时,故宫太和殿的门是不是开着的?太和殿里面的龙椅是不是还在那里摆放着?

仵德厚笑着说:“受降日军之时,故宫太和殿的门,确实是开着的。因为,受降日军时需要中国政府军代表孙连仲将军签字。同时,需要侵华日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根本博签字。

——他们签字的桌子就是从故宫太和殿里搬出来的。

 

我问:既然故宫太和殿能搬出桌子,那么,龙椅和其他文物不是可以随便搬进、搬出?

 

仵德厚笑着回忆:太和殿里的龙椅一直都在大殿内的台子上。但是太和殿内的无数文物,却经历了风风雨雨,随着19319·18日本占领东北,中国民国政府就考虑转移文物。

你担心的是人们可以随便出入故宫吧?我先给你讲故宫的近代历史吧?

仵德厚说:1911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10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败,有多处宫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国军代表孙连仲上将在受降日军的文件上签字,其桌子是从太和殿搬出来的。

请各位看官注意:太和殿南墙上悬挂的中国国旗,和盟军美国的国旗。

 

采访亲历故宫太和殿受降日军的国军少将仵德厚时,我们一起放羊。仵德厚告诉我:“19451223日,蒋介石委员长携夫人宋美龄参观了故宫太和殿。蒋介石还亲手摸了摸摆放在故宫太和殿内侵华日军签字投降使用的桌子!”

我告诉放羊的老农民仵德厚:“那受降日军的桌子早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就是知道也不能展出!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残渣余孽的东西这么能展出呢?”

放羊的老农民仵德厚听了没有说话。他也不看我。微风从我们身边扫过,庄稼地是里是一片舞动的“哗——、哗——”的声。


侵华日军华北军司令根本博在投降书上签字。其桌子也是从故宫太和殿搬出的。

 


 

由侵华日军华北司令根本博带头,把指挥刀放在受降日军仪式的桌子上。

 

 

侵华日军军官们依次把自己的指挥刀放在由故宫太和殿搬出的桌子上,以示投降。


    
仵德厚说:故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内的文物在日本投降时已经转移数年了。

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南迁,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组织的文物保护行动。1933131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

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存放。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存上海的文物分5批迁运至南京新库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故宫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的文物又分3路运往四川,巴县存80箱,峨嵋县存7287箱,乐山县存9331箱。19463处文物先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首都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所以,19451010日在故宫太和殿受降日军时,仅有平时搬不动桌椅可用。

 

我问过受降日军当时在故宫太和殿的国军30师副师长仵德厚老人:“受降日军之后,你去参观故宫太和殿没有?——那时要钱吗?多少钱?有没有人看管?”

仵德厚老人笑着说:“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我都看了。——不用钱!那时故宫里四处是杂草、垃圾,一片破败、萧条、荒凉、凄惨的样子。”

仵德厚有文化,解放后他被监狱关押,直到1975年释放国军将校走出监狱为止。

 

白佩华女士写的回忆录应该由国家博物馆收藏

 


白佩华阿姨写的回忆录

 

白佩华阿姨回忆录,前面的内容省略:

1944年暑假,我小学毕业了。出路何在?我考取了由日本人办的类似专门学校学习机构。1945815日日本投降,学校的四位日本老师悄然回国。学校当时暂时由中国老师管理。后来由辅仁大学家政系正式接管。(负责人叫黄子京)后来又招收了一班学生。

一天听说,19451010日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日本投降仪式,年少的我出于无知和好奇和兴奋,于当日早晨,和几个同学一起,步行从旧鼓楼大街出发一路南行,走到故宫(已经记不得进的那个门)。

那时,故宫太和殿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站满了北平的老百姓。我们个子小怕看不见,就站在故宫太和门的台阶上观看。

过一会仪式就开始了,只见日本军官们从侧门入场,向受降的中国军官敬礼,交出军刀,在投降书上签字。短短十几分钟,仪式结束。日军退场,此时广场上欢声雷动,人民大众高呼口号,压抑了8年的平民百姓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小小年纪的我,亲眼见证了永载史册的辉煌事件,——日本投降仪式。

 

我个人认为,白佩华阿姨的这篇手书,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相关抗日战争的博物馆都应该收藏。毕竟,亲历受降日军的见证者也是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1945年的10月到1949年的10月的天翻地覆

 


1945年到1949年,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侵华日军投降后,日军战俘约1255000人,日侨78,4万人,韩俘及韩侨64万余人。加上后来日侨联络总成统计的东北待遣返日侨约1100000人,共计3100000多人。

其次:从194512月中旬起,民国政府成立了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

1945年底至194712月底,军事法庭受理日本战犯2435件,已判决318件,不起诉661件,经国防部核定判处日本战犯死刑110件。

其中包括对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日军6师团师长谷寿夫,判处死刑绑缚中华门执行枪决!          (以上文字数据,转自军事科学院《抗日战争史》下卷611页。)

再有:国内战争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如火如荼地展开。

 

白佩华阿姨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1月北平和平解放,广大青年学生踊跃投身革命,参加南下工作团等革命组织,白阿姨就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有幸的是,和她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天安门前举行的开国大典。

这些人生的回忆白阿姨也白纸黑字地留下记录。

 

建国那天,我站在天安门金水桥畔

 


1949101,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了神州大地,温暖了中华儿女的心。这一天是全中国人民永远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新中国诞生了。这一天我荣幸地参加了开国大典。

记得我们军委直属卫生处药护班的同学们,身穿灰色军装,头戴八角帽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椅子胡同出发,来到天安门金水桥畔。整个广场,红旗招展,歌声嘹亮,欢呼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形成一个欢乐的海洋。

下午三时整,开国大典开始,当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广场群众沸腾了,高呼口号,热烈鼓掌,我站在人群中,我的声音被淹没在30万人的欢声雷动之中。接着,我亲眼观看了朱总司令检阅部队,步兵、炮兵……

(以下省略)

 

我已经写过几十位亲历受降日军的中国军人

 

我出版过一本叫《亲历九一八》的图书。其中,采访了“九·一八事变”当天在东北军讲武堂上学的王景芳老人。王景芳105岁谢世,作为东北军老兵他参加过“中东路战役”、他亲历“九·一八事变”。193612月,作为副连长,他参加了抓蒋介石的“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后,东北军解散,他的部队并入华北国军,他作为副营长,手拿军阀孙殿英在盗挖慈禧太后坟墓后,送王景芳的一把宝剑指挥了(阻止日军南下、七天七夜的)“沧州战役”。台儿庄战役时,他作为营长前胸被日寇重机枪子弹穿过。至今,碗大的三处伤疤永存!

1943年,日本鬼子铁壁合围,他所在的40军在河南新乡被日寇击溃,他和军长庞炳勋一行18人被日军俘虏。绝食三日后,无奈,降日。

1945年日本投降,蒋介石又把庞炳勋40军收编为国军部队。

1945年,王景芳作为40军副军长在河南开封的受降日军仪式上主持仪式。

1948年,在青岛担任国军守备司令王景芳率领部队起义,解放军首长谭希林亲(1955年的中将,后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自写信,让王景芳顺利回到北京生活。

王景芳用几十根金条在京西煤矿投资开矿。可是,解放前夕,矿主被毙……

解放后,王景芳少将一直在北京以蹬三轮为生。

我采访王景芳两年,写报告文学20万字。出版图书时被删除剩8000字。

 

我出版过一本叫《战争最后的证言者》的图书,其中,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中国飞行员吴其轺上尉、林雨水上尉、彭嘉衡上尉亲历南京的受降仪式!受降仪式照片里还有这几人。吴其轺三次被日寇击落,可是,他重上蓝天,直至在南京亲历受降日军!

解放后,吴其轺在监狱住了20多年,出狱后也是以蹬三轮车为生。

 


201266日,在浙江采访过一位在越南受降日军的国军老兵史耀庭,中间的是他从越南带回的越南夫人,他们一起相濡以沫几十年。

 

我写过一篇采访记,叫《在越南河内受降日军带回的越南太太》。我和新华社唐师曾一起采访的徐有根老兵,史耀庭老兵都参加了在越南河内受降日军的庄严仪式。

我方军出版过《我认识的鬼子兵》、《最后一批人》、《战争最后的证言者》、《最后的抗战老兵》、《最后的军统老兵》、《最后的尊严》、《最后的飞虎老兵》、《最后一次集结》、《最后的川军》、《国难见人心》、《重温胜利时光》、《最后的记忆》、《亲历九一八》等等图书。书中,我详细记载了国军抗战将士们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在16受降区受降日军的经历!

我当然采访过全部在16受降区受降过日军的中国国军将士们!我方军当然是中国社会里绝无仅有的抗战报告文学作家。——凶恶的日本鬼子低头缴枪了!我准备把这些亲历受降日军的中国军人们的故事,汇编起来,放在一本叫《重温胜利》的书中。

 

我们泱泱大国、中华民族,为什么年年大声疾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30万人!

我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还有22次大战役!我们还有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380万军人!还有有战死在最前线的261位中国国家军队的将军!其中包括在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中的左权少将。

我们中华民族有《16受降区》受降日军120万人的光荣历史!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交出手中的武器,向中国军队、向中国人民低头谢罪!——我们为什么不说!!!

 

我们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了吗

 


俄罗斯阅兵式街景的一角,我见到的是人的海,烈士遗像的海。没有党,没有派,都是和德国入侵者作战时为国牺牲的人们。我听说普京总统也举着自己父亲的遗像和无数俄罗斯人民群众走在一起。   (方军拍摄)

 

201559,我在俄罗斯看阅兵时一边照相一边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一个极漂亮的小姑娘递给我一张手帕,让我擦去眼泪。我当时真是大吃一惊!

我为什么在俄罗斯的大街上失声痛哭?我当时真是百感交集是触景生情;我历时20年,采访了500多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军人。他们之中的多数人在漫长、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受到长达几十年的不公正待遇。甚至,中国国军抗战将士们的亲属们也感到耻辱和无奈:

 

导演张艺谋的父亲在抗战时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中校军官,张艺谋是“被改造的”出身不好的人物。或者叫“可以改造好的国民党残渣余孽的后代”。

建筑家潘石屹的爷爷是抗战时期坚决抗击日寇的少将旅长。潘石屹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同学们的唾弃和侮辱。他的脸上被吐满痰,当河边洗完后,让同学们接着吐!

导演陈凯歌的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参加国民党走向抗战前线。文革中的遭遇使陈凯歌不堪回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人生当中的生死离别、他们留下的警世恒言非笔墨可以形容。

多少年了,我一直在想:

同样是纪念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纪念日,俄罗斯人确实是全民族在欢庆痛击德国法西斯的胜利。他们没有党派的胜利,他们每一位为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牺牲的军人都是光荣的。俄罗斯人的子孙、祖祖辈辈会记住他们、歌颂他们、怀念他们、并以他们为楷模。

我们中国人的抗日战争胜利了吗?我不断在问我自己。

中国共产党确实胜利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没错吧?

 

中国的电视台确确实实宣传过十几次在山东枣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受降日军的历史故事。而百万侵华日军在其他16受降区、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向中国军队、向中国人民缴枪投降的故事却泥牛入海!

枣庄八路军部队接受小股日军投降的故事是这样的: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99日,在南京,驻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向中国的何应钦将军递交了投降书。

与此同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下令敦促华北、华东日军立即放下武器,向所在地的抗日武装投降。然而,经过几次谈判,驻扎在临城一带的日军却始终拒绝向铁道队缴械。而日军惟一能够选择突围的路线就是乘火车沿津浦铁路南下到徐州。当残留日军乘坐的铁甲列车趁着夜色悄悄开出临城车站,行驶到临城南边的沙沟附近时,发现前面的铁路已经被破坏,当他们又试图退回临城时,铁道队事先埋下的炸药拉响了,日军的退路也被切断。日军在孤立无援、忍饥挨饿了3天之后,再也坚持不下去,只能选择向铁道队投降。

194510月,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携带8挺重机枪、13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轻重武器,向共军领导的铁道游击队投降。

 

笔者希望强调的观点是:“铁道游击队受降日军确有此事。但是,当时的国军是中国抗战军队的主要力量。这一历史事实中国人不能自己歪曲自己的历史。至于16受降区的故事更是不能像小姑娘的花衣服一样,随意更改。”

 

那么,我们中国人民在19458月日本投降时,在16受降区受降日军的故事是胜利的故事?还是失败的故事?是反动派的故事?还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战的故事?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故事?还是一个党的胜利?

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团结抗日、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我们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死伤3500万人,牺牲380万军人。我们中国人的胜利难道有假吗?——有的能说?有的羞于见人!——所以不能说吗?

 

我问13亿中国人:抗日战争,我们胜利了吗?

既然胜利了16受降区的故事为什么不大力宣传?

我们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死伤3500万人,牺牲军人380万人。他们的名字呢?他们的墓地呢?我们每一年都在批判日本国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我们的纪念碑呢?纪念墙呢?功勋纪念章呢?我们的国家荣誉呢?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呢?我们的民族英雄呢?

——他们在哪里?——他们子女感到光荣吗?他们和日寇血战的战争爆发地有博物馆吗?——他们的故事能流传万代、彪炳千秋吗?——刻意泯灭他们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的故事意味着什么?

 

我在美国参观又哭了,为我们中国无数的国家英雄们。

 


    我数年前和儿子一起去美国旅游。在美国国家公墓前,我这个中国的退役军人流下了热泪。我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500多人,其中,不少人的战友牺牲在战场上,他们没有墓地、没有名字、没有国家荣誉。很多人还是在抗日战争以后失去的生命。

(笔者说明:此美国国家公墓照片为网上下载。)

 


二战中被日军炸沉的美军亚利桑那号战舰。笔者和美国兵在一起。

 



我和美国兵的后面是结束二战,日本投降签字的美军密苏里号战舰。我不知道美国为什么不让游客登上去参观游览?

 

白佩华女士的日本老师又多次来中国

 


前面说了,白佩华阿姨的老师是日本老师。1945年日本投降后,四位老师悄然回国了。但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1972年后这几位老师和她们的后人又不断地到北京来寻找当年的中国学生们。

白阿姨借我一本她的羽仁元子老师写的一本书,叫《一个太阳》。我1984年大学毕业在外交部·外事服务局工作,是日本读卖新闻的助理翻译,我能熟练地翻译这本图书的内容。不用外交部提倡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我简单地归纳这本图书含义: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我们两国人民之间产生了不少的隔阂,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这一关系,促进日中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友好交流。”

 

还有一本写真集,是今田智子编辑赠送的。这本写真集记录了日本在侵华战争的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办的《自由学园——北京生活学校》的大致情况:

1938年开办,地址在北平旧鼓楼大街小石桥二号。日本教师四名,教育内容主要是教导女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走向社会的职场工作能力。

1945年日本投降,这个学校停办。日本教师回国。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这四位日本老师有的回到北京寻找她们的学生。

2000年《北京生活学校》进行最后一次师生见面会,希望日中友好,日中不再战。

 

要搁笔了,我不知道对白佩华阿姨说些什么感谢的话,千言万语,如鲠在喉。

您,亲历了北平故宫太和殿受降日军的历史盛况;您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清澈、记忆过人、和蔼可亲,我还能找到您这样的受降日军的亲历者吗?

——谢谢您,方军鞠躬了。

 

笔者提示:以上文字,白佩华阿姨只是参与了受降日军的仪式。其余采访的人物、见闻、感受,全部与白佩华女士无一丝一毫的瓜葛,只代表我方军个人的意见和看法。白阿姨是受人尊敬的解放军的老干部,敬请各位尊敬的读者们注意。

 

                           中国作家协会作家 方军  2017-5-1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3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