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对大芝孝人物的简介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8年。作为原侵华日军老兵大芝孝。右为笔者。
让我先用最简单的语言总结一下“拥有中国学生最多的侵华日军老鬼子”。
一,1998年我刚刚从日本国留学回国认识的大芝孝先生,那时,他79岁。
二,大芝孝先生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的,精通中国语言、国情,是纯正的中国通。
三,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期,作为日军少佐的他负责给梅兰芳先生担任翻译。
四,1956年,梅兰芳到日本国演出,由于台湾方面蓄意制造事端,在日本大学中教授中国文学史的大芝孝教授带着他的学生辗转四地,保护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国的演出。
五,1972年中日建交之后,大芝孝即到中国工作。我在1998年采访他的时候,他在中日友好医院担任日本语的教授任务。同时,他还在北京的通州地区的几个学校,担当日本语的教授任务。他至少,在北京教授7年日本语的初级、中级课程。他的学生至少累计有1000人左右。
在我采访的原侵华日军老兵中,之后担当老师的人不少。胜间靖子是1984年回国后,在日本大学担当讲师。侵华日军59师团的原侵华日军伍长盐谷保芳来华至少18次,开始的十几次,他都去山东泰安地区的中小学捐赠教学物资。他每一次去,竟然有全校夹道欢迎的场面出现。(我这里有照片为证。)山东省泰安市还颁发盐谷保芳“荣誉市民”的称号,和泰安市政府发的“金钥匙”一把。而大芝孝是真正在中国授课,面对面教授日本语的教师。
六,他住在通州的居民区内,从任何角度观察,他都是纯纯正正的北京老头儿。他每一次从通县进城教课、办事,都要起得很早。所以,眼神不好的他常常撞树、撞电线杆子上。即使这样,他还是不会日本国。
照片说明:1997年时,没有数码照相机,只有胶片照相机。这张照片,右一,是中日友好医院医生。中间是大芝孝先生,右边,是笔者。
七,我1984年在日本读卖新闻工作,那时,采访的第一位原侵华日军老兵叫:“内山馨”,他是原侵华日军59师团的士兵。他的儿子在北京工作。他迷路了,所以,我们略有接触。不过,内山馨给我留了东京的地址,我还留着,是:“东京都世田谷区用贺2-22-000号。从1991年到1998年我在日本留学,期间,采访22名原侵华日军老鬼子。
我为什么对内山馨印象深刻呢?他说:“侵华日军期间,我随日军进北平感觉前门楼子高大,战争过去几十年了,前门楼子还是这么高大、雄伟!”——这不是废话吗?他就在前门楼子前转悠迷的路。
大芝孝,是我1997年回国后,出版一本叫《我认识的鬼子兵》的书之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护士介绍我认识大芝孝先生的。
右一,是大芝孝先生,其余两位,是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生。
八,我认识大芝孝后,开始并不顺利。他好像是当过特务,说话、办事,都非常小心。我管他叫《神秘的大芝孝》。比方,有一次,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他居然企图用“进左门”马上“出右门”的方式把我甩掉。在熙熙融融的人群中,我告诉他:“如果不想当朋友,没有关系,请直说。”
后来,我们关系有所好转。其一,他需要朋友。一个人太孤独。起码,是说说话。
其二,他需要办理在北京的“工作签证”。一个外国人,长期在北京,就需要办理长时间的“工作签证”。而我认识北京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一位姓杨的领导。帮助了他。
对于这一点,我非常吃惊。无数中国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日本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我们留学生需要每一年的“签证”。为了每一年的“签证”我们甚至费尽周折,绞尽脑汁。
——而大芝孝!他个侵华日军老鬼子!他也为“签证”而百忙、奔忙。而他不想回到日本国去是为了什么呢?我真是不好理解。他爱中国?也许。
大芝孝有个儿子,也在日本的大学当教授。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他的夫人。
大芝孝在北京有个女朋友,听说是南方的小妞。她和大芝孝借了很多钱,似乎要买房子?买地?后来,大芝孝忽然找不到这位小妞了。我也为大芝孝感到遗憾。
这样,您就该回国吧?还不!大芝孝还要在北京!您瞧瞧!
九,我后来急需常常找大芝孝老师。不为别的,我从1991年到1997年之间,采访22名原侵华日军老鬼子,等我回了北京后,这些老鬼子常常给我写信。现在,有200多封,有本多立太郎的来信,有盐谷保芳的来信。有宫永正风的来信。整整装了三个盒子。
老鬼子的信件,第一,是字迹潦草。第二,是古代日本语多。第三,是军事术语多。
我1980年到1984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夜大学)学习日本语。我学过的日本语知识都不能翻译这些信件。从1991年到1998年,我又在日本上过两所大学,还是不能顺利地翻译这些信件。怎么办?——只能找侵华日军老鬼子大芝孝老师。
上面的照片,是侵华日军老鬼子来信的3/1.老鬼子的来信讲几个意思:1,是被中日关系的忧虑和展望。2,对战争时期的回顾。3,对时局的评论。4,对慰安所里强掳中国小姑娘,和朝鲜半岛慰安妇们的比较。
侵华日军老鬼子尽是能人。中国国军抗战将士中,杂牌军、地方军军人,受过教育的只占5%。中国国军的中央军,受过教育的军官,比方黄埔军校毕业的,占3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中,识文断字的人,只占3%!我爸爸就是八路军。冀中军区的。他1940年在八路军中参加共产党,之后,被送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可是,我爸爸只读过两年私塾!
比方侵华日军老鬼子:本多立太郎参军前,是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发生在日本国的2,26事件,他在《朝日新闻》社的楼上看见了军人的集结、戒严。——足以见得!
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事件中,在东京某宾馆前的日本军人
(照片源自日本网络下载,笔者说明。)
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兵变,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及军方高级成员中的“统制派”意识形态对手与反对者进行刺杀,最终政变遭到扑灭,直接参与者多被处以死刑,间接相关人物亦被调离中央职务,皇道派因此在军中影响力削减,而同时增加了日本帝国军队主流派领导人对日本政府的政治影响力。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行动,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
本多立太郎来中国前就是《朝日新闻》记者,可见其才能。
盐谷保芳来中国前就是大学生。他接到《入伍通知书》后为了不参军,他急中生智,给自己左手手指一菜刀!结果,征兵的人一看,说:“不打紧!用右手食指搂动枪机。”
盐谷保芳写得一手好字,也是有学问的侵华日军老鬼子。
但是。我方军还是对他们的信件似懂非懂。比方,本多立太郎的信件中,开始,他总是用:“方军先生,御,机……。”我不懂,侵华日军老鬼子大芝孝就用纯正的中文一点、一点儿地给我翻译:“这个意思,是古代日本语。意思是:方军先生,我跪在您的桌前。”
唐朝,鉴真和尚把中国文化、礼仪传到日本。
当官的盘腿坐在小桌子后面。下级来了,要“跪在桌前,向上级说事情。”
鉴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十,侵华战争时,大芝孝负责担当说服梅兰芳的工作。
照片说明: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北平的街头。
1998年我住在北京的劲松地区,到大芝孝的通县不算是特别远。那时,我的车是一台“雪铁龙”的车。我记得,大芝孝租的房子真是够偏僻的。但是,两室一厅还挺干净的。
一个日本老头儿,自己买菜、做饭、上班,真是不容易。
慢慢的,我们常常聊侵华战争时期日军干的事情来。我发现,“隔行如隔山”,他大芝孝对战场上的事情一概不知,对“杀人放火”、“三光政策”、“战略战役”一概不知。
大芝孝一再向我申明:“别说枪林弹雨、尸横遍野。我甚至连一个死尸都没见过!”
但是,大芝孝对中国的文化却了如指掌。他自我介绍:他是卢沟桥事变后,被派到中国的。不为别的,就为他对中国文化了如指掌;中文之娴熟、流利好生了得。
大芝孝先给我讲“梅兰芳”。因为,侵华战争时期,他就给日本军官当翻译,说服梅兰芳为侵华日军工作。
大芝孝嘲笑我:“你对于中国文化知识的浅薄,真是令人汗颜。你连四大名旦都不知道!”
第二章:大芝孝向我介绍“梅兰芳生平”和“梅兰芳与侵华日军的关系。”
A,梅兰芳在日中战争前就两次到日本演出。
大芝孝说:我刚刚生出来的时候,梅兰芳就来日本国演出京剧。我妈妈就看过。
民国八年1919年4月至5月,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
大芝孝说,我刚刚上小学时,梅兰芳又到日本国演出。
民国十三年,1924年五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演出结束后,泰戈尔用孟加拉文题诗一首,又亲自译成英文送给梅兰芳。后来经北京大学精通孟加拉文的吴晓铃、石真教授将原诗译成了汉文白话诗。十月九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B,梅兰芳前往苏联拒踏“伪满洲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1年,梅兰芳被迫从北京迁居上海。为应和国内的抗战气氛,他倾注了极大的爱国热情,连续赶排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以期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与此同时,他接到了苏联官方的演出邀请,然而如果乘火车去苏联,则必须经过“伪满洲国”。得知此事,他明确向苏方表示:绝不会踏过日本侵略者侵占下的中国土地去苏联,否则宁愿取消此行。苏方见他态度坚决,不得已改派专轮将他先接到海参崴,然后再在那里乘火车直达莫斯科。抵达苏联后,他的演出大获成功,原定8场演出,被增加至15场,大部分苏共政治局委员和包括高尔基在内的文艺界知名人士都到场观看,最后一场谢幕达18次之多。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强作欢颜的“文化场景”
(照片翻拍自日本国出版的旧画报。)
C,卢沟桥事变之后的梅兰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随着1937年8·13,日寇发动淞沪之战后,很快侵占了上海。
自此,在上海生活的梅兰芳开始坚决拒绝登台演出,不给日本侵略者表演。由于断绝了经济来源,梅兰芳一家生活窘迫,甚至靠典
当度日。此间,曾有一个伪装成好人的汉奸数次上门纠缠游说,“演几场普通的营业戏和政治毫无关系,您现在坐吃山空,生活很不宽裕,只要梅老板出来演一场,一百根金条马上送到府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朋友劝说梅兰芳为了生计去演出几场;但也有朋友力荐梅兰芳拒绝演出,避免给日本人留下口实。多重压力聚于梅兰芳一人身上,最终,梅兰芳喝道,“这个口子开不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能上这个当!”
D,蓄胡明志拒为日本人登台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梅兰芳开始思考对策,并想出了“蓄发明志”的办法。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只感觉到形势越来越严重,得想个办法对付。有一天早晨正对着镜子刮脸,忽发奇想,如果我能长出泰戈尔那样一大把胡子就好了。于是我三天没刮脸,胡子长得还真快,小胡子不久就留起来了。虽没有成为飘洒胸前的美髯公,没想到这还真成了我拒绝演出的一张王牌。”
在此期间,曾有汉奸褚民谊来劝降,他本身也是资深票友,梅兰芳拒绝之后,嘲讽他说:“你演得好,不如你自己演吧。”梅兰芳还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蓄胡子,惊讶地问:“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艺术?”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数日后,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广州(照片翻拍自日本画报)
E,卖画谋生打伤寒针佯装病
为了摆脱香港日伪的纠缠,梅兰芳一家当机立断,离开香港返回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此举令日本侵略者恼羞成怒,将其存于香港银行的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梅兰芳全家的生活顿时举步维艰,梅兰芳夫人急中生智,提议像何香凝女士一样卖画谋生。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就全部售罄,许多知名人士还提出为梅兰芳办画展。
然而日伪汉奸获知此事后大肆捣乱,派来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驱赶前来参观的群众。梅兰芳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
之后不久,汪伪特务头子吴世宝提出要宴请梅兰芳做一次慰问演出,并于次日对梅兰芳夫人说,“如今日本人当道,还是识相点为好。”梅夫人当即回击说:“梅兰芳是个中国人,岂能出卖祖宗、放弃节操!”特务头子听后勃然大怒,硬领着梅夫人去看血淋淋的刑具,接着又在宴席上端来一铁罐硝镪水进行威胁,梅夫人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说:“硝镪水岂能毁掉他的国格和人格!”言罢,拂袖而去。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梅兰芳夫妇想起在香港以牙痛驱走日本人的经验,连续注射了三次伤寒预防针,冒着数日高烧40度的生命危险,佯称病重。日本人来后,摸了梅兰芳滚烫的额头,信以为真,只好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1938年的武汉。(照片翻拍自日本旧画报)
F,抗战胜利落须恢复青春容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了。正在全家欢庆的那一天,梅兰芳忽然从客厅里不见了,老幼正在诧异,梅兰芳眉开眼笑地以折扇半遮着脸的下部从内室出来,幽默地笑道:
“瞧!我给你们变个戏法儿!”然后,他像魔术师般的缓慢地移开折扇,露出了依然当年的青春面容,小胡子突然消失了!这引起了全家和许多在座老朋友的一片欢呼。
笔者声明:以上文字,笔者参考《梅兰芳转》和网络报道等改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我是引用了,声明了,并且,注明了出处。
大芝孝工作内容,主要是在上海、香港等地,随日本军方高官说服梅兰芳为日军服务。
第三章,大芝孝对于1938年“上海精英阶层”的印象。
大芝孝对我说:日本军占领上海后,日军高层下令:“找到类似东北溥仪、华北殷汝耕、内蒙民族的德王一类的,有名望的‘合作者’!和上海精英层!”
大芝孝对我说:“日本军方非常注意文化侵略、文化占领,和文化移植。”
大芝孝叹一口气,对我说:“中国人中北方人都印象:上海人是唯利是图、追逐名利、物欲横流……。其实,恰恰相反。上海人才奴颜婢膝当汉奸的少!”
我很不高兴,说:“北京人怕是要反驳了。你和别的北京人别这样说!”
大芝孝举例:
1,侵华日军占领上海后,就迫不及待地宣召“合作者”。主要目标是在上海精英阶层中威胁、利诱、高官厚禄、暗杀、入狱、迫害家人等手段。但是,响应者寥寥无几。没有办法,我们特务部只好到台湾找一些人物来滥竽充数。但是,台湾人在伪上海政府中难有作为。我们又从上海的冒险家、秘密社会、黑社会和犯罪集团中发展势力。结果惨淡!
2,汪伪政权企图说法郑振择出山,担任上海主管文化的副市长。被郑振择怒斥。
我问郑振择是谁?——大芝孝很是鄙视我的样子。
大芝孝回忆:郑振择当着我的面,把日军给的巨额支票撕扯了。
大芝孝解释不伤害郑振择的理由:他是大文豪。杀了他,影响不好。
3,大芝孝给我写下:“现代出版巨商张元济”——我们早就研究他!要他为日本国文化、传播服务。可是,我们用尽了威逼利诱也不成。杀害这个人也不成,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张元济先生一生对于中国文化、出版、藏书事业贡献极大。
1932年1月29日 日军针对性的轰炸商务印书馆。造成这个几乎垄断中国教育出版,占全国出版量52%的出版巨头损失1630万元,80%以上资产被毁。同时被毁的还有商务印书馆所属的东方图书馆珍藏的45万册图书,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古籍善本和孤本。时年65岁的张元济深受打击:“连日勘视总厂,可谓百不存一,东方图书馆竟片纸不存,最为痛心。”
1998年的大芝孝先生
4,历史学家吕思勉。我们日军已经占领上海了,他还写出了《武士的悲哀》和《眼前的奇迹》等论文。杀他吧?轻而易举。放了他吧?不甘心,他一个文人竟然目中无人!
5,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姚惠泉。1942年,我们日军逮捕了他,用尽刑罚。可是,受尽折磨的他却始终不屈服!我们日军大官到狱中看望他,感化他,我翻译,这个人只一个字:“滚!”
我对这个姚惠泉终生难忘。我在中国看电影、电视、报纸、小说,都说:“共产党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姚惠泉先生可不是共产党人呀!他也不是重庆蒋介石指派来的,他毫无根基,他就是个中国、上海的文化人。”
6,梅兰芳不和日本占领军合作。
1942年,梅兰芳离开香港返回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此举令日本侵略者恼羞成怒,将其存于香港银行的高额存款全部冻结。(前文有述,不再赘述。)
我很不高兴大芝孝把梅兰芳算成“上海人”的范畴。梅兰芳是我们北京人嘛!
第四章,战后,大学教授大芝孝曾经组织学生们保护梅兰芳
1956年梅兰芳访日。此照片来自于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的博客。
大芝孝先生告诉我:战后,1956年梅兰芳到日本演出,空前轰动。梅兰芳一行人去了东京、大阪,还是在福冈、八蟠、名古屋、京都等地演出。在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的大芝孝教授特别关心。他听说:“台湾特务会迫害梅兰芳,比方:起哄,扔鸡蛋等等。”就带领他的学生们去剧场保护梅兰芳先生的演出。
不过,我查了资料,没有什么人破坏梅兰芳演出的新闻。
但是,我相信大芝孝所讲的生活经历。
我曾经问大芝孝:“怎么保护梅兰芳的演出呢?”
大芝孝回答:“我带领学生在剧院外手拉手拉上警戒线。没有票的等等闲杂人员一律不许靠近剧院、剧场的门口。这虽然对真正企图暗杀的人形同虚设,但是,对于扔鸡蛋、起哄、胡闹的地痞流氓们来说,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我问大芝孝:“您和梅兰芳先生说话没有?”
大芝孝一下兴奋起来,他一拍大腿,说:“在后台的化妆室,梅兰芳一下认出我来。梅兰芳握着我的手说:‘国家有尊严,个人就有尊严。国家无尊严,个人也无尊严。’我一个劲只有鞠躬。”
我的学生们一下很是轰动,说:“老师,您真是牛B,梅兰芳先生怎么会认识您呢?”他们都纳闷。
下面,是我下载的,关于梅兰芳在日本国演出的报道文字。照片,是我向日本读卖新闻记者牧田野先生索要的。他也摘自日本的网络。牧田野记者特别叮嘱我:
“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注明著作权。”——我回答:放心。谢谢!
1956年梅兰芳访日的照片。摄影者为日本记者。
此文,是网上下载。梅兰芳第三次访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的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下,组建了阵容强大的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总团长,欧阳予倩、马少波、刘佳、孙平化任副总团长。主要演员有李少春、姜妙香、李和曾、袁世海、梅葆玥、梅葆玖、侯玉兰、江新蓉、孙盛武、谷春章等,乐队有王少卿、白登云、姜凤山等,全团总共有八十六人。是梅兰芳历次出国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前,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了代表团全体成员。
5月30日在东京歌舞伎座,中国京剧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演出前,日本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久保田万太郎、市川猿之助夫妇、内山完造等先后上台,预祝演出成功。首场演出了《将相和》、《拾玉镯》、《三岔口》及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演出非常成功,受到日本各界的热烈欢迎。
1956年梅兰芳访日(摄影者为日本记者)
6月1日夜场梅兰芳演出了《霸王别姬》,演出结束时,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竺宫夫上台祝贺演出成功并盛赞中国京剧之美。他说:“新中国的京剧既是古典的艺术,又是现代的艺术。”
6月2日又演出了日夜两场。至此,在东京演出任务结束。这几天,有不少观众是专程从新加坡、香港等地乘机赶来观看演出的。
梅兰芳在大阪演出了数场后。7月12日达到了最高潮,也是此次访日演出的最后一场,观众爆满,共达五千余人,其中有一千多人是站票。
梅兰芳第三次赴日,旧地重游,分外亲切。在这次演出期间,无论在东京、大阪,还是在福冈、八蟠、名古屋、京都等地,都受到日本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而且还受到来自港澳、亚洲和欧美各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同时,受到了日本文艺界着名人士市川猿之助、松尾国三、千田是也、河原崎长十郎、村田嘉久子等大力支持,还见到了1919年和1924年访日时的老朋友,旧友重逢,欢欣话旧。
梅兰芳归国后写了《东游记》一书,由风崎俊夫译成日文,献给日本人民留作纪念。
1956年梅兰芳访日受到日本各界欢迎(摄影者为日本记者)
此文为网上下载:来日本出席展览开幕式和讨论会的梅葆玖说:
“父亲梅兰芳在90年前首次率领京剧代表团访问日本,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后来听父亲回忆,当时可谓盛况空前,演出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获得极大成功。日本人民的热情给父亲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日本文艺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和艺术家与父亲成为至交好友。”梅兰芳1919年4月21日率团离京赴日,5月1日在东京演出。这是梅兰芳第一次在外国舞台上表演中国京剧。“1924年父亲再度访日,为日本关东大地震赈灾义演,募捐善款。他那艺术的美,中和的心和纯真的爱,受到日本人民的爱戴,梅兰芳再次名扬日本。”“1956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已经年过花甲的父亲开创‘民间文化外交’之先河,率领中国京剧代表团86人第三次踏上日本国土。我与姐姐梅葆玥随行。巡演所到之地,都会出现‘梅兰芳热’。在日本期间,我亲身感受到了日本人民对我父亲的欢迎和爱戴之情,同时也被许多盛大热烈的场面所感染。”
1956年梅兰芳访日时受到欢迎的情景(摄影者是日本记者)
原侵华日军老鬼子大芝孝在6岁时,就知道中国的梅兰芳和中国的戏剧艺术。因为,梅兰芳到日本演出。到侵华战争期间,大芝孝又围绕着这个“戏剧艺术”转悠。战后的1956年,大芝孝还和梅兰芳的戏剧艺术有关!我说这是:
“人生三阶段,都跟戏剧转。两头不见血,中间战火飞!明是老鬼子,实是中国迷。”
中国学生最多的侵华日军老兵是大芝孝。当然,我方军也曾经是他的学生。
很多人是他的学生却不知道他曾经在侵华日军里担任翻译的军职。大芝孝先生没有见过枪林弹雨、战火纷飞。他甚至连一具尸体都没有见过。但是,他始终热爱中国的文化,这一点,让我尊崇备至。
战争过去整整71年了,我采访过各种各样的侵华日军老鬼子,有关东军护士、有侵华日军59尸体的伍长,有轰炸重庆的飞行员、有炮兵、有进过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应有尽有。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也不仇恨他们,因为,战争,是国家的事情。一个民族,落后,就专制、就腐败、就民不聊生、就一盘散沙,以至,就挨揍!
尊敬的读者:换做您,您仇恨他们?
第五章,大芝孝给我普及四大名旦的知识。
照片为网络下载。笔者声明。
四大名旦合影,网络下载照片。
原侵华日军翻译大芝孝先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所以,他对中国的文化名人是如数家珍、倒背如流。用大芝孝的话解释是:“我在日军中是专门做文化工作的。”
大芝孝说:“在卢沟桥事变前,梅兰芳居住过北京的百顺胡同,鞭子巷三条,南芦草园胡同,和无量大人胡同。”大芝孝解释:“我们日军曾经准备把所有的相关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的名人都一网打尽,看管起来。因此,我们早有准备。”
大芝孝回忆:“程砚秋在西四牌楼北三条居住,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让北平京剧界演出,要慰劳打日本皇军,给打日本皇军捐献飞机。后来,程砚秋潜逃了。我们日军巡捕多日,都没有找到这个人。”
大芝孝回忆:“荀慧生先生在卢沟桥事变前后居住在西单白庙胡同。这位演员也没有给我们打日本皇军演出过。”
大芝孝回忆:“尚小云居住在椿树下二条。他家旁边,就是我们日本侨民居住(实际看管),他们关系还不错。卢沟桥事变后,尚小云也潜逃他乡了。”
用大芝孝的话解释是:“我是做文化工作的,所以,对中国的文化人儿是如数家珍。”
我曾经问过大芝孝其他,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日军早已经对守卫北平的29军了如指掌。甚至,知道他大军官的住宅地,知道住宅的详细分布图,甚至知道他们的直系亲属的住宅和家人的情况。我们北平驻屯军平时训练的科目有:翻墙、破门、入室抓人。”
大芝孝先生对我的知识贫乏大为叹息。我不服,我告诉他:
1961年,我在前圆恩寺小学上一年级的时候,当时,梅兰芳先生去世了,我在同学马燕燕的家里玩。马燕燕他奶奶是捶胸顿足、放声大哭。我至今很是不解:“这梅兰芳先生过世和您一个老太太有什么关系?”
日本国对中国的侵华战争已经过去71年了。我从1984年30岁时,我在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工作时,接触第一位侵华日军59师团老兵内山馨开始,到谁为止?我已经采访30多人了。去年,我还和大人物樊建川一起在日本国采访:盐谷保芳、小林宽澄,和前田光繁三人。可惜,我早已经和大芝孝先生失去联系了。要不?去看看他?他还活着吗?甚至,我方军都63岁了。——北京人叫:老耄儿!意为:耄耋之人。
不过,我常常怀念这位中国通。这位对于中国了如指掌的日本老兵。这位热爱中国文化的侵华日军老兵。当然,笔者这里的“热爱”、“怀念”不仅仅是褒义词,还有贬义词的部分。因为,“日本民族是船上的民族”,他们的价值观与“大陆民族”不同,他们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是“随波逐流、应付风浪”的。
比方:侵华战争时期,日本人可以一边倒地支持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全民参与到中国的烧杀抢掠、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占领、掠夺。
比方:战后,和平是对日本这条船有力了,他们又一边倒地主张友好。
正因为日本是船上的民族,所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只有日本人才有世界各国民族、种族、文化,所不具备的“多重性”。这个“多重性”的表现还特别极端,比方:特别文雅、特别粗野。比方:特别广博又特别无知。比方:他们可以不谢罪,却认为烧杀淫掠是犯罪。
具体到个人身上,侵华日军老兵大芝孝,他在侵华战争中可以为日寇做出精准、完美的服务和工作;在战后,他又能为中日友好做出杰出的工作和努力。
以上见解全部是我方军个人的见解,恭请各位看官指教,方军给您鞠躬了。
此文的标题是:《中国学生最多的侵华日军老鬼子》,文如其人,已无其他。
201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