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访最后的抗战老兵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36

抗战大省浙江的抗战老兵今昔

$
0
0

一,从1895年北洋水师完败,到《甲午风云》电影公映的67年。

照片说明:1895年,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完败。照片为3000多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官兵放下武器,投降日本海军,听候遣散的照片。

北洋水师的各色舰只被日本海军击沉的击沉、俘获的俘获、掳走的掳走。惨不忍睹!

1895年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到196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甲午风云》电影公映为止,是第一个“战后67年”。

到《甲午风云》电影公映为止的1962年,江浙闽三地还有数百北洋水师老兵。那时,浙江省还有100多名亲历甲午海战的原大清帝国北洋水师的老兵健在。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87岁。无一位记者、作家采访他们。

 

1895年在山东刘公岛上投降日军的北洋水师水手们,被日本海军押送到威海西双岛遣散时的情景。当时,中国著名作家冰心的父亲谢葆璋也在其中。谢葆璋原是来远舰上的水手,曾经留学德国。来远舰被炸沉,他徒手游回刘公岛。

1962年,《甲午风云》电影公映。看电影,我们虽败犹荣。只有幸存原“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官兵”的“真实感受”无人问津!

 

照片为:在1895年甲午海战战后的1903年,曾经在德国留学的谢葆璋,担任烟台海军学校的校长。在第二次中日战争中,(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最为艰苦卓绝的1940年,身经百战的谢葆璋少将在侵华日军一片隆隆的炮声中;在中国满目疮痍中,谢世。

 

1962年《甲午风云》电影海报。直到今天,我们的影视剧里侵华日军鬼子兵还是被我们打得屁滚尿流的。这应该是文化领域的光荣传统。

前面说了:1962年,还有幸存者,但是:

没有一位作家去采访他们的感受:心路历程、悲欢离合、生死离别、警世恒言。

以上段落,阐述的是:《抗战大省浙江的抗战老兵今昔》的“昔”。

 

二、今年,是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又一个战后67

 

一,浙江自古以来就是抗战大省。

浙江自古富庶,人杰地灵。所以。引得日本列强垂涎三尺。

我采访浙江抗战老兵时,多人骄傲地谈到本村、本县、本族、本家的长辈多人曾经参与戚继光抗倭战争。并且,曾经参与1895年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和日寇舰队的战斗。

“倭寇”一般指13世纪16世纪期间,以日本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抗倭将领。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朝鲜的战争。

甲午海战,以1894725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4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77卢沟桥事变 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92,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从日本投降的1945年到2012年的今天,又过去了67年。

日本人这次发动侵华战争,让中国死伤3500万人!间接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光是中国军队,就阵亡380万人。其中,国军阵亡321万人!日本国除去挨了两颗原子弹外,日本国内也是百孔千疮、一蹶不振、一片萧条、一言难尽!

从北洋水师完败的1895年至今,已经过去了117年。中国和日本都有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和丝毫“没有变化”的地方。

日本故伎重演的是:善待老兵。扩充军力、磨刀霍霍、虎视眈眈:“中国的东海石油、钓鱼岛是我们日本的!”

 

抗日战争中,国军抗战将士的直系亲属、旁系亲属,有两千多万人。

抗日战争中,共产党指挥的抗战军人的直系亲属、旁系亲属,有一千多万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人口是四亿五千万。因此,当时的抗战军人的直系、旁系亲属人数占总人口的1/10

我们的邻国日本国,参战军人的直系、旁系亲属有千万人,占日本国人口的1/10。日本国有一套国书,叫《一亿人的昭和史》。战前,战后,他们的人口数据变化不大。

 

目前,根据我的研究:战后67年,抗战大省浙江仍然有健在的,在黄埔军校学习过抗战军官400多人。他们的年龄,从88岁到98岁,分布在浙江的11地级市;30市辖区,35县,1自治县,22县级市内。

这就是本文题目《抗战大省浙江的抗战老兵今昔》的“今”

而参战过的国军抗战士兵们,已经逐渐难于查找;他们融化在祖国壮丽的山河中。

 

二战后67年的2012年,浙江的抗战老兵局面仍然是“三多一少”。

一多,浙江地处抗战最前沿。淞沪抗战之后,日寇从上海登陆直接就占领了浙江。因此,作为抗战大省,浙江参军抗战的人数最多。

二多,浙江省一直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浙江人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就是有文化的多。因此,黄埔军校招生,自然而然,浙江人通过考试的人特别多。所以,抗战老兵中,浙江籍的老兵中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特别多。

三多,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分成“中央军”、“地方军”、“1937911日,才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的八路军,还有193710月才成立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新四军。”蒋介石是浙江人,他的嫡系部队当然是中央军的构架和组成,而中央军中的很多重要岗位都是浙江兵担任和组成的。

一少,就是宣传得太少。从1949年到1979年,浙江一直“地处战争前沿”,“防止国民党残渣余孽配合蒋介石匪帮反攻大陆。”因此,宣传浙江籍的抗战老兵简直是天方夜谭。

 

三、拜见浙江各地民间专家学者

 

刚出版的两本书《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和《浙江永康·最后的抗战老兵》

 

摆在中国学术界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只有:一个基准点,两个数据库,

一个基准点,是以日本投降为基点的:两个“死伤3500万人。”

第一个“死伤3500万人”,肯定是日本人带个我们中华民族的灾难。

 

而千百年来,“地方文化的振兴”和“地方文化名人”的存在,息息相关。

我出版的两本书,《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和《浙江永康·最后的抗战老兵》就和浙江天台的林华强先生,以及浙江永康的楼先生有直接的关系。

在浙江采访,第一大难题就是“语言关”。北京人听不懂浙江话,和出国一样,必须有翻译。第二大难题,是浙江太大,仅仅是天台就是山高水深。

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部,以境内天台山得名,总面积1420.70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天台总人口55万。县境属浙东丘陵山区,山丘占82.3%,耕地占13.7%,溪流山塘占4%

三年前,我去采访时,住在天台的庙中。每天同和尚们一起吃饭,倒也是新奇万分。关键是,庙中一切免费。我自己是穷光蛋,我又没给别人添麻烦。我认为很好。

那次采访,我在浙江天台采访43位亲历抗战的老兵。如今,已经有十几人谢世。

这次,又到浙江。先在浙江江山采访五位抗战老兵,又到浙江天台采访十人,再到浙江武义、兰溪采访八人。最后,在浙江的富阳市采访二人。

 

我在浙江江山,见到王俊。他是江山唯一的志愿者,对于江山的抗战老兵,他逐一走访过。他应该是为“江山的抗战历史、地方史和人文历史”做出贡献的人物。

我在天台,见到林华强、周则江、陈敏红、邱伟、陈秀鸳、胡巧巧等人。这些人都是老朋友了。《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的出版,和他们有很大的关系。

我在武义,见到楼潘荣。《浙江永康·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的出版,和他有直接的关系。我去永康五次,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都是小楼的接待。感激呀。

我拜见了浙江台州市的企业家应欣飞先生。台州市几乎所以的亲历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他都采访过。应欣飞先生是八路军的儿子,他一家老小都是体制内的人物。

我拜见了嵊州的企业家裘黎阳先生。他应该是填补抗日战争巨著“嵊州最后篇章”的人物。嵊州的抗日战争历史、地方史的最后一页,无疑,由他填补上。

我拜见了摄影家李春锋先生。我认为,这位年轻人的身上充满了朝气蓬勃的力量。他拍摄了很多老兵,我认为,他是在“创作”而不是在“抄袭”。他如果出版写真集,我认为,应该叫《抗战最后的像语》。(尽管唐师曾大师习惯叫“语像”。)

目前,中国的学术界有一股歪风邪气:到国外翻拍一些照片,回来赚钱不说,还宣布:“版权所有”。赚钱,无可厚非。这和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上卖的手电筒、雨鞋是一样的。

但是,宣传“版权所有”就违法了。大千世界,人人都到美国图书馆翻拍,然后宣布:“版权所有”的话,可能美国人也很生气、恼火吧?

今天,世界各国都遵照《照片版权法》:“50年前的照片可随便使用。”所以,各大国家图书馆都可以免费翻拍。(除非版权所有者的后代再一次申请:该照片的著作权为摄影者继续所有;为了X原因和理由,版权延期X年。)

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50年前,就是1962年。我说的第二个3500万,就发生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应该知道中国历史中都发生过什么。

任何人在国外图书馆翻拍照片回国出版刊物后,还宣布“版权所有·使用付酬”的行为,都是违背《著作权法》和《版权法》的违法行为。

 

我在浙江拜见了宁波的陈刚先生。这位企业家对亲历抗日战争老兵的关爱,是我亲眼目睹的。我们一起采访多人,在很多一贫如洗的老兵面前,他都慷慨解囊。他应该是填补“浙江宁波地区抗战老兵最后时光”的中心人物。没有任何人还能填补这个历史的空白,只有他能完成此项历史重任。

我在浙江拜见了高伟先生。这个人,热情似火。他领着我采访多人,最著名的人物,应该是《在河内受降日军带回的越南太太》。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政府军在16战区受降日军,其中包括:南京、杭州、北平、台北、郑州、广州等地。

受降日军后,再带回一个媳妇,一起生活67年,我还是头一次目睹。

还有一文和老高有关,叫《抗战8年入狱32年不妨儿子是博士》

老高的父亲是八路军,解放后在东北某市当局长。老高曾经问自己的父亲:

“别人都牺牲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了,你怎么还活着?”

当然,老高挨了一顿臭揍、鼻青脸肿。这是老高年轻时代的故事。

老高是81年的兵,炮兵。我是73年的兵,铁道兵。

 

四、浩瀚抗战巨著最后的篇章

 

我总是说:“浩瀚的抗战巨著,随着亲历抗战的老兵自然离去合上最后的篇章。”

人类社会,正是伴随着战争风云走到今天的。不是吗?东海石油之争,钓鱼岛主权之争,日本不是又磨刀霍霍?舰船白浪翻滚?鬼旗猎猎飘扬?挑衅日日不断?

因此,走访老兵,留下他们的心路历程、悲欢离合、生死离别、警世恒言,迫在眉睫。

 

多谢以上各位帮助,我正准备写的文章(部分)标题如下:

95岁和85岁夫妻的悲欢离合》

此文,有法新社记者提问的12个问题。我考虑,法新社记者男男女女的五人,鼻子大、眼睛蓝,头发黄,再吓着谁?所以,没有同意他们和我同去浙江采访。

法新社记者专门采访“亲历淞沪抗战的老兵”。原因是,1937年,侵华日军占领上海,侵犯了他们的利益,75年前他们就报道过。而且,欧洲人极为关注二战老兵的生存状况。

这个95岁老兵是机枪手,淞沪抗战时,他的那个东西旁边中了一枪。贯穿伤。

我希望从正面,遮住,拍摄一张照片,老人不干。从后面拍摄,也不成。

——脱裤子,那是绝对不行的。

我采访过亲历淞沪抗战的王文川、重庆的杨养正、上海的郭兴发,这四位老战士都是马克沁重机枪的枪手。他们亲历淞沪抗战,活到今天,是不是和马克沁重机枪前面的挡板有关系呢?我一直在想。

 

《戴笠的机要参谋戴以谦》

看了这个题目,当然,各位老师就知道我汇报的内容了。我是在大清帝国时代建设的庙里采访的抗战老兵戴以谦老人。采访时,我伸手就能摸到我身旁大庙中清朝的柱子,这些柱子,应该支撑、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但是,这些大柱子,不能叫“中流砥柱”。

 

《仍然在监狱领工资的95岁老帅哥》

这位抗战老兵是黄埔军校16期步兵科毕业的。参军前后,家里有千亩良田、三百多间房屋。与侵华日军作战,他负伤,两个士兵用担架抬他后撤。不巧,翻过一座山,突然迎面遇到数百日本鬼子和他们押送的30条运送军火的航船。历经劫难,他逃了出来。

95岁,在监狱管理局领工资的抗战老兵、老帅哥的口述,就是活生生的电影剧本。

1949年,他家开始一贫如洗。1950年他入狱,一下就关押30年。按照国家规定,关押30年以上的,就可以在监狱管理局领工资了。每月600。还常常领不到。但是,95岁老帅哥和92岁老伴儿每一天都高兴地在租来的黑屋子里愉快地生活着。

这个老帅哥写日记,天天吸劣质的香烟。他的日记篇篇有自己制作的美女插图。

 

这是95岁抗日老兵日记的局部。美女的剪画,都是95岁老兵自己贴上去的。他应该是热爱生活的典型。老帅哥自己评论:“一天能花一万。十元钱,我们老夫妻吃一周也行。”

我拍摄了95岁抗战老兵和92岁老伴儿风流倜傥的很多照片,帅呆!

这个大地主的儿子,这位抗战老兵,这位亲历过无数悲欢离合人生的老人。

 

《时隔71年黄埔军校同窗的再会面》

1918年生的徐新容和1920年生的包天一老人是黄埔军校17期的同窗学友。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队。1942年,徐新容在中国远征军参谋团,在缅甸腊戌给萧毅肃将军林蔚将军的参谋团中担当电台台长。包天一在中国远征军其他部队搞无线电通信。

浙江《金华日报》的著名记者李艳和我一起采访了这二位老兵相见的情景。

 

《只剩下深埋土地35年的中正剑》

这位黄埔军校毕业的抗战老兵在解放初的隆隆炮声中,把所有的国军装备都深埋地下。

35年后,军官证、毕业证、负伤证、抗战胜利证章、军装、帽徽、武装带都化作浙江的泥土了。只有中正剑还在,中正剑上面的汉字还是清澈如新。

……,……,……。

我三年前,到浙江天台采访。那时见到的志愿者胡巧巧还是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小女孩儿。这次见面,胡巧巧已经怀抱可爱的小男孩,和先生一起携手来见我们了。

我抱了抱胡巧巧可爱的儿子,他活像一只小豹子在我的怀里上下翻滚。

我把小男孩放在地上,他就跌跌撞撞地四处乱走,东看看、西看看。——他眼中的大千世界,一切都是新奇的。

我猛然领悟到: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实”还是“谎言”?

 

2012-6-18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3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