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访最后的抗战老兵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36

出版了浙江抗战老兵现状的两本书

$
0
0

由山东画报社出版的“记录浙江抗战老兵现状”的两本书

 

由山东画报社出版的《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和《浙江永康·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在市面上公开发行了。在理论上讲,在全国的任何一家新华书店都可以买到。两本书的定价,都是22元。

首先要感谢山东画报社和秦超编辑,他们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当然也有遗憾,最大的遗憾是侵华日军鬼子兵拍摄的照片全部没有上。

出版这两本书,我还是很高兴。这两本书的问世,我要感谢的人很多。

我在浙江天台采访43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这些人都是八、九十岁了。在这本书整理、编辑,直到问世的这两年多里,已经有十几名抗战老兵相继谢世。我至今能回想起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他们的离世让我的心里隐隐作痛。

在天台,离开朋友们的帮助,我寸步难行。首先,我听不懂浙江话。其次的难题,是这些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分布在天台县的村村镇镇、深山幽处。天台县面积为1421平方公里,没有林华强和天台的志愿者们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逐一的采访。

在天台,为了省钱,我住在庙里。和尚们的言行举止使我观察到我从未接触到的人群全体。有一位年轻的和尚也研究抗日战争,这让我很感动。每天早晨,在晨曦的阳光中,我的窗台上都飘来大大尾巴的松鼠,她们机警而美丽,我屏住呼吸,看着这些近在咫尺的天仙光临。

当今之社会,物欲横流。不赚一分钱而“赔本赚吆喝”的人真是不多。我算一个。

我四次去浙江永康采访,完全是小楼的邀请。这位企业家关心抗战历史,是因为他家有两位国军抗战将士,一位是上校,亲历1932年,1937年的淞沪抗战,一直打到日本投降。还一位是1942年萧毅肃上将、林蔚上将第一次入缅作战带到腊戌去的电台台长。

甚至,出版这两本书要给出版社的四万块钱,也是小楼资助的。

 

浙江是抗战大省,很多亲历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需要记录和传承。现在,虽然出版了《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和《浙江永康·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我认为,还应该能出版:《浙江江山·最后的抗战老兵》和《浙江宁波·最后的抗战老兵》。

出版这些图书,笔者认为:“三年之后,就是绝唱。”三年之后,是抗战胜利70周年。

有人在美国图书馆抄回三本书。其实,30年之后,60年之后,美国的图书馆还是可以免费借阅,自由翻拍的。(由此,而宣布是老照片的版权所有者,更是违背相关法律的。)

 

战后67年的2012年,浙江的抗战老兵局面仍然是“三多一少”。

一多,浙江地处抗战最前沿。淞沪抗战之后,日寇从上海登陆直接就占领了浙江。因此,作为抗战大省,浙江参军抗战的人数最多。

二多,浙江省一直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浙江人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就是有文化的多。因此,黄埔军校招生,自然而然,浙江人通过考试的人特别多。所以,抗战老兵中,浙江籍的老兵中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特别多。

三多,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分成“中央军”、“地方军”、“1937911日,才组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的八路军,还有193710月才成立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新四军。”蒋介石是浙江人,他的嫡系部队当然是中央军的构架和组成,而中央军中的很多重要岗位都是浙江兵担任和组成的。

一少,就是宣传得太少。从1949年到1979年,浙江一直“地处战争前沿”,“防止国民党残渣余孽配合蒋介石匪帮反攻大陆。”因此,宣传浙江籍的抗战老兵简直是天方夜谭。

 

作为《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和《浙江永康·最后的抗战老兵》一书的作者,我个人思维状况的现状、形成,是这样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侵华日军开始全面的侵华战争。那时,我的父亲参加了八路军,在冀中军区抗战。他的兄弟二人都在八路军对日作战中献出了生命。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父亲上了抗日军政大学,解放以后,他就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在文化大革命前,出版过红色革命丛书《红旗飘飘》,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过系列丛书《星火燎原》。我是1954年出生的人,从小在出版社的院子长大,这些图书给我幼小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但是,几十部《红旗飘飘》和《星火燎原》都是描写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游击队等抗日的经历的。

目前,以系列丛书的方式,记录国军抗战将士生死离别、悲欢离合、生命轨迹、心路历程、生活现状、所思所想、留下警世恒言的书还是很少、很少。

我的父亲在1968年对我说:“国军抗战将士打了好多漂亮仗,消灭不少侵华日军。”这在当时,是很让人吃惊的言论。1968年,原国家主席刘少奇都被整治致死了。

 

我最近,还要出版几本书。一本叫《最后一次集结》,该书完全是写采访国民革命军第2922位老兵而汇集的报告文学。并且,记录29军老兵在2007年;卢沟桥事变70周年的日子里,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卢沟桥,进行“最后一次集结”的故事。

我还准备出版的一本书,书名叫《来谢罪的鬼子兵》。这本书,记录侵华日军老兵本多立太郎、东史郎、盐谷保芳、宫永正风、大芝孝、伊桥彰一、小林宽澄、包谷政治、前田光繁、胜间靖子、山崎宏、等等侵华日军老兵和我接触,到中国谢罪的故事。

我准备出版的,还有一本叫《最后的飞虎英雄》。

《最后的飞虎英雄》。写的是我采访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中十位美军飞行员,和七位中国飞行员的故事,这些中方飞行员(其中一名是美国援华空军的护士)的名字是:

1,台湾的徐华江中将。他把被日寇击落后自己爬出飞机残骸拍的8张照片送给我。

2,美国援华空军14航空队轰炸机飞行员戴自谨少尉(抗战时期军衔)。

3,吴其轺少校。我曾经以《击落日机2600架·抗日航空烈士3294人》写过他。

4,彭嘉衡上尉。我曾经以《上过天堂又下过地狱的飞行员》写过他。

5,林雨水上尉。我曾经以《美国飞虎队老兵林雨水的心路历程》写过他。

6,黄欢笑,美国援华空军的护士。我曾经写过她。

7,李继贤上尉。他1913年出生,曾经在美国援华空军担任飞行员。

8,王延洲上尉。他击落日寇飞机五架。解放后,在监狱数年,回家种地。

 

说到采访十位美国援华空军飞行员话题有些长。那是我在2004726日——27日,在昆明参加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和中美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在昆明共同举办“首届中美二战友谊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当年“飞虎队”及“驼峰航线”飞行员出席此次研讨会,并亲述飞虎队作战经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等单位派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作为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工作的人员,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与会期间,由于工作惯例,我拍摄大量照片和录像带。

会后,十位原美国援华空军飞行员去了云南驿等等,原美军机场参观。

邀请我参会的有中美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北京主任华建宁先生、戈叔亚先生。

在会上,我拍摄五小时录像带,详细记录了原美国空军飞行员的讲述。

不久《二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学术著作问世,这是主编华建宁的心血结晶。

回京后,我一直和华建宁大哥商量,要把这五盘录像带中,美军老兵讲话翻译成中文。

可是,噩耗传来,华建宁大哥不幸病世。仰天长叹!壮志未酬身先死!这位美国援华空军飞行员(华人杰)的儿子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的!痛惜!想起他,我就心痛!

 

说到出版图书,我还要谈到1997年出版的《我认识的鬼子兵》和2005年出版的《最后一批人》。我认为,这两本书是“引领”抗战界、思想界、历史界“新思维”的作品。除去让人们知道目前存活日本老兵的所思所想、生活状态外,“关注亲历抗战的国军抗战将士”的思想,也被引入大众的视线。这之后,我已经出版、和准备出版的《战争最后的证言者》、《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战祸的记忆》、《重温胜利时光》等等图书,都是这些思想的延伸。

作家的任务是“创作”而不是“抄袭”。《浙江最后的抗战老兵》系列丛书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将在三年之后体现出来。三年之后,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笔者在此,感谢苍天和大地给予笔者的独体机会。

 

任重道远,我还有万里长征要走。浙江江山最近又发现六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他们都上过黄埔军校,都是90多岁。浙江宁波也寻找到30几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战士。

2002年因为看到有人用我的办公桌聚众赌博,玩扎金花;他们吃空饷、在《北京日报》上弄虚作假、买卖日本人给的汽车、把捐款的10%据为己有、在美国买20套房子出租等。让我这个1970年参加工作、1976年在中国陆军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人大为失望。

我最为吃惊的是:他们是受到保护的!保护者还是共产党员和干部。

我近距离见过毛主席、周总理(2米距离)、邓小平(2米距离)、朱德(2米距离)、林彪、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我从小受党的教育。我的思想怎么才能转过这个弯儿来呢?

所以,我一直主张:不管“希望小学的捐款”、“地震灾区的捐款”还是“抗战捐款”,都应该向人民公开!任何权权利失去制约都将形成灾难!

2003年,我走下工作岗位了。百般无奈、人穷路短、捉襟见肘、难于见人、羞于启齿、无颜见江东父老。可是,浙江的朋友都说:

“方哥!来!路费我们出!”这让我这个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感动不已。

 

2012-5-8

 


  秀萌宝照片,酷赢“拉比盒子”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发现兴趣所在,玩转新浪Qing!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36

Trending Articles